“什么”
竇氏先是一驚,但隨即便反應了過來,并面露苦澀“哀家早該想到的。
劉家刻薄寡恩又非一天兩天了。”
她之所以始終不愿意放權,徹底回歸后宮,做個頤養天年的老太太,就是生怕出現這些事之后,她會無能為力。
可一旦死了,依舊是無能為力。
作為歷經四朝的存在,很多大家明面不敢說的事,她都能算親身經歷者。
或者至少也算旁觀者。
“哀家當初其實是不愿意讓阿嬌嫁進宮的,只可惜哀家那女兒堅持,本以為徹兒是個好的,能看在她姑姑大長公主助他得太子之位和哀家的面子上善待阿嬌,沒想到跟他父親爺爺一個樣子。
終究是步了孝景薄皇后的后塵。
劉家的涼薄,可真是一脈相承。”
竇氏此時,其實已經不能算是解釋了,而是內心情緒和一些想說的話,一直沒有地方傾訴,此時總算有了個傾訴渠道,也不怕被別人聽到,自然得說個痛快。而白圣并沒有阻止,權當是照顧老人的,靜靜待在她邊上做個傾聽者。
“當年呂后薨逝沒多久,外戚呂氏便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代王被選中進京繼位,隨即,當初呂后賜婚為代王妃的呂氏女,以及代王妃的四個嫡子便陸續暴斃而亡,雖說哀家是因此才得以從一個侍妾成為皇后,可依舊是心寒不已。
替他生了四子的正妃,以及四個嫡子說舍棄就舍棄,哀家又算得了什么
故而當初即便被冊封為皇后。
哀家依舊是兢兢戰戰,生怕出錯。
可就算如此,哀家因病目盲后依舊還是被文帝厭棄,若非百官維護,薄太后對哀家也還算滿意,恐怕哀家就不是皇后,而是廢后了,幸好文帝活的不是很久,要是他也活到七八十歲,恐怕哀家依舊會被廢,啟兒太子位也很難說。
文帝駕崩后,啟兒繼位。
哀家為太后,薄太后為太皇太后。
又幾年,薄太皇太后去世,我兒景帝便迫不及待的廢了皇后,廢了薄太皇太后當初給他選的遠房侄女,薄皇后。
薄家僅剩爵位也被他找借口廢了。
很多人都說哀家昏庸,才會想讓小兒子梁武王做太子,兄終弟繼,殊不知哀家之所以想讓幼子繼位,就是看出了孫子終究不如兒子親,孫子一旦繼位必然會扶植自己母親的娘家,對付哀家。
呂氏衰而薄氏興。
薄氏衰而竇氏興。
未來如何幾乎已經可以預測,恐怕必然是如今的王太后娘家興,哀家娘家衰,可如果依舊還是我兒繼位,絕對不會如此,至少能夠讓竇氏多興盛幾年。
可惜啟兒跟他父皇一樣夠狠,他父皇能用計,活生生逼死有從龍之功的舅舅薄昭,啟兒自然也能設計逼死幫他鎮壓七王之亂,武功赫赫的親弟弟武兒。
再加上百官不認同兄死弟繼。
最后反倒是哀家和武兒的錯了。
如今聽完你說的未來,哀家的猜想和擔心,竟然大多都成真了,他們父子兩都要廢后,都要打壓先帝時得勢的外戚,扶植自己母親娘家,并掌握朝政。
武兒就是沒他們心狠,太過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