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宮,內殿。
“母后,您說朕該如何應對”
分析出可能的情況后,建元帝便開始思索,如何應對陳阿嬌的自請下堂。
照目前猜測的那兩種情況來看。
自請下堂可能只是她們的手段。
而不是目的。
如果他不想背負有史以來,第一個皇后自請下堂的皇帝之名,那就必須做出些妥協,好讓陳阿嬌收回自己的話。
王太后想了又想,狠心咬牙問道
“徹兒,不知你能不能忍辱負重一次,既然陳阿嬌要自請下堂,那你就讓她自請下堂好了,只要你同意,自然便不需要去向陳阿嬌妥協,或者向太皇太后妥協什么,如果你能再表現出,寧愿自己受委屈,也要聽太皇太后的姿態。
百官列侯們也會覺得,太皇太后和長公主等人有些過分,并且共情于你。
甚至你還可以更進一步,待會去一趟長信宮請安,然后回來,宣布出于考慮到太皇太后的意思,不同意陳阿嬌自請下堂,而是你們兩個直接和平和離。
那樣百官大概率會覺得,是太皇太后那邊更進一步的逼迫你,而你迫于孝道不得以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同意。
當太皇太后給百官帶來的印象越來越差之后,百官自然會更加傾向你。”
雖然王太后也覺得,自己這個想法有點委屈了兒子,但是在不想被動挨打的情況下,只有這樣反套路才能破局。
有點類似于官員請辭威脅皇帝。
然后皇帝直接同意的操作。
這么一來,太皇太后那邊只能要么吃下啞巴虧,然后消停一陣子,甚至如果不想和離,到時為難的就是她們了。
唯一的問題是,對建元帝的名聲不太好,甚至他很可能會成為第一個與皇后和離的皇帝,屬于妥妥的有損顏面。
剛開始,建元帝的臉色確實有些不太好,也有些難以接受,但后來仔細想了想,又斟酌了一下利弊,咬咬牙道
“罷了,那就這么辦吧”
緊接著,他們母子兩人便又商量了一些細節,打了點補丁,并且考慮了一下萬一某些方面出差錯,該如何應對描補,然后才準備充足的開始和離計劃。
具體計劃上面也說過了,就是先去一趟長信宮,在白圣覺得有些莫名其妙的情況下與她寒暄了一會就告辭離開。
緊接著便是派人將消息外傳。
將陛下剛剛去了趟太皇太后的長信宮,離開時臉色很不好的消息傳出去。
還順帶著引導別人思考,太皇太后到底跟陛下說了些什么,或者說要求陛下去做什么事情,才讓陛下臉色很難看的離開,會不會跟皇后自請下堂有關。
等到第二天早朝前的時候。
相關輿論已經發酵了起來。
與此同時,民間也在討論過程中有了許多猜想,有的說可能是太皇太后要陛下必須同意,有的說太皇太后可能又給陛下安排了一個竇氏的女子做皇后。
還有的說太皇太后興許已經給陳皇后物色了新的夫君,要嫁到竇家等等。
這一天的朝會,建元帝第一次感覺有些不太自在,他總覺得百官看他的眼神當中充滿了探究好奇,甚至有竊笑。
好在他本人的狀態還算穩定。
并沒有因此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