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來講,白圣所編纂的上下一萬年系列,只有前面九千九百年是她在其他人的幫助下,靠一己之力完成的。最后一百年則是在全國數百萬各行業頂尖人才的鼎力支持下,才勉強定稿,白圣最多只能算是總結整理者,并未學會。
而且一直到白圣去世,最后一百年所涉及到的相關知識也只有一部分對外公開,其余大部分依舊處于保密狀態。
會隨著未來的時間推移逐漸公開。
同時還會不斷往里面添加新知識。
怎么形容呢
前面九千九百年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識,加起來都遠不如最近一百年,知識的層累疊加,特別是最近百年的知識躍升式爆發,確實是過去所無法想象的。
白圣一直到臨死,也只是將自己的知識儲備推進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初期。
再往后的知識大多只略有涉及。
并沒有達到完全掌握的程度。
沒辦法,越往后涉及到的知識數量就越為龐大,知識體系也越為恐怖,很多人窮極一生都只能在某一個龐大知識體系的細小分支下,深研一小段路程。
但凡能完美掌握那一小段分支。
就已經算本行業中最頂尖人才了。
有所突破,便能算開拓者。
而白圣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連過目不忘都難以做到,再加上后期年紀越大,本身精力也越難以為繼,所以在臨死前掌握到那種程度已經很不錯了。
但不管怎么說,她做的這件事總體來講還算有意義,在她死后,國家層面特地于晚間新聞期間,給予了她三十秒鐘的肯定,同時還將上下一萬年系列的編纂續寫工作,列為教科文重點項目。
另外還將完整的上下一萬年系列。
一份送進太空基站存放,一份送進人類薪火傳承地下末日基地進行保存。
倒不是說最近會發生末日災難。
主要是在留作紀念的同時,覺得萬一真出現什么人類覆滅的危險,這份資料興許能確保人類文明和科技的傳承。
諸如世界末日種子庫,人類基因圖譜傳承基地之類建筑,都有類似功能。
這份上下一萬年系列雖然總體來講編撰難度不高,但相當繁瑣費時間,而且如果不是夏國擁有整個世界最為完善的工業科技體系,也擁有從古至今最為完整的科技文明發展底蘊,根本就無法編撰出這么周全的一套科技文明傳承。
這是套能讓人從無到有,從原始社會開始,最終進化到現今程度的傳承。
即便給其他國家幾十年時間整理。
他們也很難搞出這么完整的傳承。
比如說有些國家,他們可能擁有少許尖端科技,但他們的整體工業化和科技發展無疑是十分不均衡的,短板相當多,同時相當明顯。也就幸虧如今是全球化,不然隨便一隔離封鎖,他們整體科技水準和文明,都得開始迅速倒退。
所以即便其他國家想要模仿,自己弄套上下一萬年系列也很難辦到,或者說就算能辦到,那也需要花費極其漫長的時間,還需要很多國家的配合協作。
可能效率都沒直接翻譯來的快。
因此即便白圣搞出來的這一套上下一萬年系列看起來好像沒太大用處,但至少也算是文教方面的貢獻,理論講地位并不遜色大明永樂年間的永樂寶典。
所以得到這些榮譽和對待。
也算是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