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個月后,李恪順利回歸京城。
先是進宮拜見他父皇,拜見他嫡母長孫皇后,隨后又去見他母妃,并且陪他母妃聊了近兩個時辰,這才帶上從封地帶來的土特產,前往大安宮見白圣。
面對李恪來訪,白圣可謂是相當熱情地接待了他,噓寒問暖,關心許久。
硬是拉著他聊了四個時辰。
聊到夜深,才放他去休息。
然后白圣就更發愁了,因為先前那四個時辰的交流過程中,她甚至動用了些許精神力,誘導李恪實話實說,以此來確定他的想法,以及他自身的能力。
結果吧,并不樂觀。
本來白圣以為,史書沒怎么記載他的好話,也沒說他有什么出色能力,是勝利者故意為之,可通過剛剛四個時辰深入交流,白圣則發現他是真沒能力。
說是草包,可能有些夸張貶低。
但最多只能算是個普通人,四書五經,文學素養一般,脾氣不錯,比較聽勸,政治素養非常差勁,同時對自己認知還算清晰,并沒有任何奪嫡的想法。
至少此時絕對沒有。
做個不管事的王爺可能夠格,做個太平盛世守成之君,應該勉強也湊合。
但做個有點成就的明君,夠嗆。
想利用他對付世家門閥,唉,更是感覺癡心妄想了,他母親是弘農楊氏的人,他娶的也是他母親娘家侄女,同樣是弘農楊氏,再加上他又沒有當皇帝的想法,普通王爺與世家并沒有什么特別大的利益沖突,甚至于還相輔相成呢。
所以他對世家自然也沒什么不滿。
真真是感覺他除了顏值和自身血脈之外,就沒什么方面是比較突出的了。
想要扶持他當皇帝,然后完成剿滅世家門閥的計劃,估摸著比白圣自己復辟,重新登基,做這事的難度還要大。
所以白圣很難不愁
愁的一夜都沒睡得著覺。
愁的晚上暗罵了半個時辰李淵,罵他為什么非要支持李恪,要是不選李恪登基上位,一切按原來的軌跡來,那完成任務就簡單多了。只要他把腹黑李治的身體治好,讓他多活幾十年,那些世家門閥就算不覆滅,也必然元氣大傷。
李治這小子就是個白切黑,天生便是當皇帝的料,心思深沉,同時也很清楚自己需要打壓世家門閥,收攏皇權。
武則天既是他的愛人,也是他的政治工具,更是他的一把刀,一把砍向他舅舅,砍向世家門閥的鋒利長刀。要不是他年紀輕輕身體不好,既遺傳了李唐一脈的風疾,又遺傳了他母親長孫皇后的氣疾,再加上其他一大堆毛病疊加。
早早去世,無人能壓制他的刀。
未來如何,還真不好說
跟未來的李治相比,現在的這個李恪簡直單純的像張白紙,但考慮到李治畢竟被李世民帶在身邊,言傳身教了好幾年,而李恪本身并沒有學過這些,或者說,就沒有學過帝王術的相關知識。
所以愁了一夜的白圣決定,不能就這么放棄,必須得試著培養培養李恪。
才十六歲,還是有可塑性的。
況且遺愿不可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