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有點可惜的是,隨著太上皇駕崩,她這邊確實有那么點人走茶涼的意味,雖然暫時沒有短了她的吃喝,但很多方面,已經比過去情況敷衍了許多。
比如太后個把月沒去拜見她了。
每月份例明顯沒有過去來的精致和新鮮,茶葉之類貢品的等級,也比不上過去,只比普通老太妃好一兩個檔次。
跟現在的太后份例根本無法比,而原來可是要比現在太后的份例還要好。
好在白圣既不在乎這些,也很清楚沒有靠山的她,就算鬧一鬧,能獲得些更好的份例,但也很難一直持續下去。
沒實權沒靠山,沒血緣關系的她。
終究是有些尷尬。
所以也只能先忍著,況且反正皇宮里的那些東西還沒她隨身位面里儲備的東西和種出來的東西好呢,現在春天她都有荔枝吃,皇宮里連凍荔枝都沒有。
故而她是真沒什么好計較的。
時間就這么緩慢過著,沒幾個月之后,甄家便在當今圣上千秋節之際,將精鹽制造,水泥燒制,糧食增產秘方這三樣技術,充當千秋禮物,交了上去。
緊接著當然就是龍顏大悅。
并給予了甄家不少賞賜。
比如升官,賜誥命,就連先前元熙帝不想要的甄家三姑娘,都因為他隱約知道甄家可能還有好東西,或者說好技術沒拿出來,親自下旨納進宮封淑妃。
當然,白圣的待遇也好了起來。
再次能夠堪比于太后。
果然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即便是皇帝都不例外,后宮哪有多少真愛,大多不過是彼此利益牽扯,乃至于利益交換,要么是自己受寵娘家得好處,要么就是娘家實力足夠強,能給皇帝帶來好處,自然能受寵。
自己不受寵,娘家也沒實力,那就只能孤獨終老,在后宮中枯耗生命了。
得到好處的甄家,是一邊叮囑進宮的女兒能夠早日生下一兒半女,一邊繼續琢磨白圣的那些技術,為自家女兒增加籌碼。如果女兒未來能生下一個兒子的話,也是有他們甄家血脈的皇子奪嫡的籌碼。想到這點,不少甄家人變得更為激動,干起活來都積極了許多。
白圣雖然并不想他們一直靠女兒維持體面和地位,但納妃旨意畢竟是元熙帝下的,她也不好拒絕,所以只能無奈接受,并且多照顧照顧娘家重侄孫女。
當今甄家家主是她的侄孫子輩,而他的女兒,自然是重侄孫女,再往下論的話,都不知道該怎么算具體關系了。
估摸只能喊老祖宗,老太妃
在白圣的幫助下,特別是在白圣幫忙調理身體,算日子的幫助下,甄家三姑娘進宮不到兩個月就順利懷孕,同時因為有白圣保護,基本能算是穩穩的。
當然,這也是元熙帝默認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