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田地不少的家庭還好,雖說無法大富大貴,可至少能混個水飽,餓不死,豐收年間甚至于還能多吃幾頓肉。
沒田或者少田的人家。
只能設法出去找活干,掙點錢,不然就靠田里那點收成是真的要餓死的。
如果附近山上植被茂盛,有很多野兔野雞,又或者附近存在大地主,有田地租給他們種,他們可能就不需要背井離鄉了。但張家村那,顯然是完美避開了這兩點,沒辦法靠山吃山,所以少田和沒田的那些人只能出來,到處打工。
“我是張三河家親戚,他家有個兒子叫做張柱,也叫張驢蛋,對,驢蛋
他媳婦姓劉,住在村西邊
就是西邊那個小山丘上。”
還好原身丈夫曾經跟原身講過一些過去的事情,乃至于自己父母的情況。
所以白圣還是能說出點信息的。
聽到這,剛剛說話的張大安當即恍然點頭“對對,是有這么一家子。”
“不過你來晚了,我記得張三河和他媳婦好幾年前就沒了,他兒子張柱也離開了,現在不知是死是活,你”
說到這他才反應過來,對面這大娘是去尋親的,可現在尋親的人都已經不在了,哪還有必要再去張家村,這么一來的話,他的家信豈不就帶不回去了
“是這樣啊
他和他媳婦的事情我知道,但是沒想到他兒子張驢蛋,竟然也沒了蹤跡
我這次本來是想見見他兒子的,還給他帶了不少東西呢,可惜呃,不過我還是想去看看,至少也去祭拜一下他們,但是我對認路不是很在行,所以你能不能指點一下我,該怎么去那邊啊
你的信我可以順帶幫你帶過去。”
“哦,也對,他們夫妻都走了好幾年了,好,我現在就跟你說怎么走。”
畢竟如今兵荒馬亂,消息傳遞并不是很迅速,而且如果兩家距離較遠,即便知道死訊也不一定能趕過去奔喪,隔好幾年知道才過去看望,不算太離譜。
所以張大安當即就表示理解。
并用手蘸茶水給白圣畫圖,雖然比較抽象,但白圣還是憑借自己超強的記憶力以及理解能力,又反復追問了幾遍之后,總算成功弄清楚了具體的路徑。
還大概弄清楚了附近地形。
緊接著當然就是張大安想要找人幫他寫封家信,以及白圣表示自己識字。
借來紙筆,替他寫了封家信。
他口述,白圣寫。
辦完這些事,白圣才比較安心的回到客棧睡覺,并在第二天一大早,匆忙趕往張家村,這邊是既沒公交,也沒有大巴,驢車之類不但貴,還得順路,想要包一輛驢車牛車,白圣手里也沒錢。
所以只能簡樸點,靠雙腿了
全程耗能幾個饅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