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慮再三后,白圣還是覺得,自己此時沒什么實力,不宜搞大動作,她更喜歡在手握勝券的情況下,一擊即中。
當下重點還是在于積攢實力。
次日,白圣再次垂簾,西太后則是跟她一起,只不過白圣坐在東邊,西太后坐在西邊,小皇帝坐在中間偏前方。
小皇帝與東西兩位太后的中間。
有一層簾子隔著。
用一層簾子隔開,并不是因為什么男女大防,那是一層遮羞布,也算是一個限制,簾子放下來隔著是垂簾聽政。
一旦把簾子卷起來。
那可就是太后臨朝稱制了。
垂簾聽政和臨朝稱制,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后者,已經在行使皇權。
隨著眾大臣進殿,看到兩個太后都在簾子后面坐著,消息靈通,但又不是特別靈通的那些大臣,紛紛驚訝不已。
因為他們收到的消息是太后病重。
西太后病了快一年了,前段時間病重,已有近一個月沒有垂簾聽政,東太后前兩日也身體不適,沒有垂簾,這兩天朝中大事,都是三位親王協商著來。
再加上還有小道消息說。
兩位太后病的都很重。
所以不少大臣還暗暗竊喜,以為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時代就要結束,從此迎來三親王連帶眾大臣,共同輔佐小皇帝的新時代,再也不用被倆女的壓著。
可沒想到,消息竟然有誤。
如今兩個太后好端端坐著呢。
不過,他們還不至于因此失態,所以詫異之后還是相對整齊劃一的,向小皇帝行禮,喊萬歲,然后又向兩位太后行禮,先喊東太后千歲,后喊西太后。
只要白圣不死,她就永遠是嫡。
永遠排在西太后之前,連祭天的時候,也是白圣更有資格代替皇帝祭天。
“免禮平身”
這話是明光帝說的,作為吉祥物的小皇帝,上朝只需要說兩句話,一是免禮平身,二是退朝,其他啥都不用管。
即便睡著了,也有貼身太監看著。
眾大臣按規定又行了謝禮,這才紛紛站好,緊接著便是上奏些重要之事。
小事或者沒什么需要討論的事,一般要么下面直接處理了,要么上個奏折等批復就行,只有比較大的事,甚至需要大臣爭論的事,才會在大朝會上說。
白圣依舊沒有發言,只是在對照原身記憶觀察下面那些大臣,好歹先把人認清了,各自派系,敵我區別弄明白。
西太后的話則有點多,頻繁開口表達自己態度和意見,有時候語氣甚至較為強硬,但白圣此時卻注意到了很有趣的一點,那就是最后決斷時,不少大臣會看向白圣,直到確定白圣沒有異議。
反對聲才會變少或消失。
似乎只要白圣開口反對,他們就會站出來支持白圣,見狀,白圣特地又仔細翻看了下原身的上朝記憶,然后便發現,還真是如此,但凡只要原身開口。
最后天平必然會倒向原身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