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接的就是服裝廠的散活。
除了在附近很難找到穩定的工廠工作之外,家里有個孩子,為照顧孩子方便,也是她只做些零散活的核心原因。
原身大兒媳跟周萍一樣。
不過即便如此,她們其實也賺不到什么錢,并不是她們不勤勞,而是一來工價較低,二來這些零散活也不是天天都有,要真天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分給村里人干,工廠早就擴招了,實際分出來的這些活,都是附近工廠給村里面子。
畢竟到哪都要講些人情世故
而這為數不多的收入,對她們而言其實還挺重要的,因為至少孩子要交學費時有錢交,不至于跟別人借或者欠。
真的,這一點是真的毫不夸張。
原身兩個兒子家的主要收入來自于去外地打工,但是外地打工收入很不穩定,不是說每個月定時定點都有工資入賬。打工收入即便不拖欠,一般也是到年底才會結,或者年中結,要是拖欠的話,那就不好說了,直接不給的也有。
所以在上一年基本沒什么結余的情況下,很多花銷就全等著原身那兩個兒子帶著打工錢回來呢,如果工資順利到手還好,要是差一點,或者中途出了什么意外,多了什么額外花銷之類的話。
往后一年開支都會很緊張。
年底那個把月,身上只剩兩三塊錢或者身無分文,是一點都不夸張的事。
所以她們只能多賺一分是一分。
多攢一點是一點。
原身這婆婆也無能為力,畢竟她一身患重病的糟老婆子能幫什么忙,不給他們添亂,不跟他們說自己病了,讓他們給自己治病,就已經是最大善良了。
白圣看了眼二兒媳,便直接腳步匆匆的離開,沒一會就走到鎮上,見識到了明顯有別于村莊的繁華,當然了,這里的繁華只是相對而言,無非多了些鋪面,多了些攤子,多了些行人和買賣。
在原身看來,這已經算繁華。
但白圣只覺得樸素異常。
很多攤子連個招牌都沒有,十分簡單樸素的直接開口叫賣,有招牌的,大多也只是帆布招牌,放眼望去,擁有正經木質牌匾的店只有一家,賣棺材殯儀用品的,而這些店鋪攤子賣的東西同樣相當稀疏平常,連正經服裝店都沒有。
只有裁縫鋪順帶著賣點成品服裝。
食物、水果蔬菜之類,同樣十分簡單,基本就是當季水果,本地蔬菜,以及本地人常吃的一些家常食譜,總結來講的話,跟古代的城鎮集市差距不大。
最多比古代多了些工業產品,還是十分簡單的基礎工業產品,比如說塑料盆之類,高檔點的,風扇縫紉機,自行車電視,得去專門的大商場買,白圣逛的這本地城鎮小集市是沒那些東西的。
感覺隨便弄點小商品過來都會很好賣,就是本地人大多不是很富裕,所以市場其實也相對有限,賺頭并不算大。
要是能搞批發倒是挺不錯。
不過貨物來源同樣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