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就是他靠著每年分文不差,甚至還會增加的賦稅,連得數年好評,即將升遷,本地百姓則快要活不下去了。
雖然還達不到易子而食程度,可也把能賣的都賣了,或者已經賣身為仆。
同時也正是因為他要升遷了。
原身才不得不趕緊起義。
因為當這個縣宰尚在本地時,原身還有點把握能夠起兵將他殺了,替自己兒子復仇,可一旦他升遷去了郡里面。
殺他難度一下子就提升了許多倍。
所以,即便原身還是感覺自己準備的并不是很充足,仍然毅然決然起兵。
結果卻是……
過程順利的原身都覺得有些離譜。
原身當時只養了三十幾個游俠,一百多個私兵,曾經接受她救濟,且明確愿意幫助她復仇的莊戶和貧民,也僅有三百多人,加起來都湊不到五百個人。
本來她以為這點人手攻打縣城。
可能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想要殺縣宰,更是困難重重。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她起兵后,毫不費吹灰之力便攻入了縣城,兩個捕快聯合十幾個青皮混混,給守門的士兵下了瀉藥,借機打開城門,放他們進來。
那兩個捕快,一個叫應產,五年前母親重病,呂英給了他二十兩銀子替他母親治病。還有一個叫卓馬,六年前賣身葬父,呂英替他父親辦了喪事,又提拔他做捕快,算給了他一個立身之基。
那十幾個青皮混混本來是乞丐。
呂英看他們可憐,便特地買了個院子安置他們,同時教他們做些小生意。
有他做捕頭幫襯,倒也安全。
只是呂英死后,新捕頭是縣宰提拔的忠心走狗,雁過拔毛那種,他們原有的生意做不下去,只能淪為混混青皮。
勉強維持生計的樣子。
而就這,還是因為呂英當年給他們買了個院子,讓他們有地方住才擁有的待遇,不然他們恐怕得再次淪為乞丐。
類似的事,呂英沒少做。
不然也不會成為公認的好人。
應產和卓馬,知道原身有起兵復仇的想法后,便偷偷聯絡了他們覺得應該愿意幫忙的人,結果還不錯,他們聯絡的人即便不愿意幫忙,至少也沒告密。
方才造就原身輕松入城的局面。
而這只是個開始。
接下來攻打縣城的過程中,不但縣城本來的守衛人員基本沒幾人反抗,邊上還有不少普通百姓積極響應,拿著鍋碗瓢盆,鋤頭木棍,加入了她的隊伍。
最后也只有縣宰,以及縣宰的幾個親信,包括他那個走狗捕頭反抗激烈。
然后有的被亂棍打死。
有的被亂刀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