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在私下協商,一旦圣上真的要讓女子入朝為官,他們該怎么應對?這口子不能再開了,再開將越發難以收拾。
某宰相府,不少官員正激烈討論。
“當初就不應該在立上官婉兒為相這一點上讓步,即便是內相也不行。”
“那分明是試探。”
“說這些有什么用?你別忘了最初的源頭是女帝都有了,女相又如何?這話確實也沒錯,女帝都有了,
“那位登基的時候都已經六十多歲了,自古以來有幾個皇帝能活到六十多歲,當初是覺得只要能少些死傷,不至于導致國家陷入混亂,哪怕是陪她耍幾年也無所謂,可誰知道她這么能活!”
“不過倒也不算毫無收獲,至少我們知道了母親的壽命長,對兒女的壽命影響挺大,榮國夫人,包括榮國夫人的母親壽命可都不短。當今兩位皇子的身體也挺不錯,若是太宗那幾位皇子被這么折騰,估計早就夭折或者薨逝了。”
“別岔開話題。”
“我覺得你們根本多慮了,也無需這么緊張,此事實在是太好解決了。”
“怎么說?”
“一個孝字就足以解決,只要父母不許,誰又敢忤逆,當今圣上若非以孝道相逼,焉能如此輕松壓下兩位皇子。
若她公然支持那些女子反抗父母。
那我等為何不能支持兩位皇子,去反抗她呢,到時候不正好有借口嘛。”
“妙啊,若非孝字,她如何能坐穩皇位,如若她要真支持那些女子反抗父母的話,那反倒是好事,果真是禍兮福之所倚,現在倒希望她會這么干了。”
“除此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果做父母的直接禁止女兒入朝為官,難免會顯得在與圣上作對,但我們可以另辟蹊徑啊,比如趕緊把女兒帶回去結婚,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嫁人后沒多久再懷上身孕,怎么當官?”
“還可以上奏折表示,此舉可能會影響人口,或者直接要求男女并舉,一起參加科舉,而不是用才女選拔來搞。
俗話說三十少進士,我等考試考到三五十歲都無所謂,影響也不大,可有幾個女子能不結婚考到三五十歲啊。一旦結婚生子,又還能有多少心思放到讀書上,不得為兒女考慮,光是懷胎十月就得耗費多少精力。所以我才說汝等實在是太過焦慮,我等現在最需要反對的是繼續搞才女選拔,哪怕是同意讓那些女子入朝為官,也必須廢了才女選拔。
如果她們以后一直走才女選拔這條路,那就意味著不管她們能力多差,始終有一定的名額,可只要將才女選拔并入科舉,每次科舉給她們留一個名額。
都算是我們賞臉給她們面子了。”
“是啊,還是李兄思謀深遠,對我們真正有威脅的是才女選拔,而不是她們入朝為官什么的,對了,這次我們也得反對,絕不能讓這些通過才女選拔的女子入朝為官,想要入朝為官也可以。
明年參加科舉,通過科舉才行。”
“確實,科舉入仕方為正途,不是通過科舉入仕的必須反對,最多當女官或者吏員,絕對不可以去直接當官。”
“諸位倒也不必如此,我剛剛說的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最后辦法,前期我們當然還是以直接反對為主,如果實在反對不了,再采取后面的那些措施。”
“善,當依如此執行。”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