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性格膽氣自然也很重要。
緊接著當然就是將選拔結果正式昭告天下,并明確表示,二等可入神都女學讀書,一等賜同進士出身,一半入太平公主府,一半入宮為官,特等四人賜進士出身,以及七品紫宸殿女官之位。
協同內相,審閱分類奏折。
這道旨意一出,滿朝文武其實都有些懵,準備好了的那些彈劾折子一時間也不知道該不該遞了,因為這道旨意還挺擦邊,屬于觸及了他們一丟丟底線。
但又沒觸及太深,擦邊而過那種。
入選的那些才女目前都僅僅只是女官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賜她們進士或者同進士出身,無疑還是讓很多人不滿,可不論是同進士還是進士,都不是官這一點也是眾所皆知,在如今這個很大一部分官員都是靠門蔭入仕的時代。
賜進士出身并非大逆不道之事。
一時間不少官員都在糾結,為了這么點事與當今圣上作對到底值不值得?
要不要把事情鬧大?
以及鬧大了又會不會難以收場?
而白圣這么做,當然不是因為怕了他們,主要是第一批選拔出來的那些才女確實不大爭氣,很難擔負重任,這時候把她們推出來,不僅麻煩,而且也有點像是將她們當炮灰使,所以白圣的想法是先留她們幾年,稍微培養一下下。
一群知書達禮,本身文化水平都不低的人培養起來,肯定比從無到有,從文盲開始教導那一種,要好培養的多。
速度也會快上許多。
短時間內能真正得到她重用的,應該只有四個特等,說句不客氣的,就以她們的考核結果和策略水平來看,她們各方面能力,乃至于見識都不遜色上官婉兒,甚至于比上官婉兒還強上不少。
上官婉兒的才學可能不錯,但其他方面,特別是搞政斗就不行了,原本歷史上,唐隆政變時竟然還希望起草李顯遺旨,立李顯兒子李重茂為帝,以求保全性命。可那是什么情況,那是李隆基都已經進宮搞屠殺的時候了,他搞政變難不成還真就單純只是為了誅殺韋后?
最后鬧得個慘死當場。
而太平公主也聰明不到哪去,竟然還真以為唐隆政變有功,就能跟她侄子爭搶皇位了,簡直就是愚不可及。李旦這個做哥哥的還能對他這個妹妹,比對自己親兒子還好嗎,被他們父子兩個耍的跟個傻子似的,當時的她,除了逼宮根本就沒有活路,還一直搞政治斗爭。
朝堂上的那點政治斗爭有屁用。
最后還是得拼誰狠,誰死誰活。
正是因為自己閨女和身邊被人稱為女相的上官婉兒都不怎么靠譜,至少反正都達不到白圣要求,所以白圣才會專門搞個才女選拔,繼續尋找合用人才。
這次被選為特等的那四個。
接下來只需要經過一段考核期。
但凡考核通過就能得到重用了。
當然了,先前答應太平公主的事情白圣也沒忘記,公布完才女選拔結果后的第二天就下了道圣旨,替薛紹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