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倒是有準信了,這位一指一個小屋“在那里頭坐著了。”
同樣一根大前門,江華終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桉,邁開大步朝著圖書館走去,雖然還有不少路程,但也只能腿兒著走,江華有些懊悔,怎么沒把自行車放空間里。
終于來到圖書館,說是縣圖書館,也就比后世那些普通中小學都圖書館大一些。
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首先跟江華來了個領袖語句接龍,然后用審視的目光打量著江華。
“你不是本地人,按道理不能借書的。”
江華連忙掏出介紹信“不借,我就在著看,有需要的我記錄下來就好了。”
看了介紹信,這圖書管理員臉色好多了,至少不再把江華當敵人那么看待。
圖書館里有個角落擺放著幾把椅子和一張桌子,這就是閱覽室了,寒酸的可憐。
江華要查的這些資料,基本上都沒有現成的,就得他自己去研究,所以他就需要一些相關的資料去推導,這就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
幸虧有介紹信,雖然級別低了一點,但至少還能在米油的招待所住下,要不然江華就得當盲流了,隨便找個犄角旮旯的貓著。
米油的特色小吃也不錯,在向陽紅飯店里,江華品嘗了米油的羊肉面還有拼三鮮。
就是結賬有點不大方便,江華沒有當地的肉票,這可難壞了他了,不貴當他掏出全國糧票的時候,那什么問題都不是問題了,這簡直是比錢還要硬的硬通貨。
江華每天來的比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都早,也是工作人員催促這才離開,所以沒兩天功夫,整個不大的米油縣城都知道有這么一個知識青年拿著村里的介紹信來看書,而且特別認真。
有人對此嗤之以鼻,心想當初上學的時候不認真,現在下鄉了,這才想起來看書,這不是悔之晚矣嗎
也有人認為知識青年利用農閑時間學習,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不宜提倡,因為他們主要任務是接收再教育,所以不要過多的關注。
江華摘抄了半本筆記,都是他覺得用得到的知識點,畢竟目前為止這些東西還沒有人專門研究并且形成著作。
在米油縣城待了十來天,也是時候該回去了,飯要一口口吃,事要一步步做,先把漚肥這事搞好了,才能進行下一步。
離開米油縣城的時候,公交車的情況好了不少,至少混著座了,就是有個老鄉帶著雞雛上了車,一路上嘰嘰喳喳挺悅耳的,可是味道也比較上頭。
回到鎮上,吃了一頓油潑面,又買了兩斤肉還有一些糖果以及生活必需品,平時可沒有地方補充,只要有人來鎮上,都會自覺的買一點,雖然江華沒有票,但是有的是人愿意用自己的票跟他換全國糧票。
從鎮上到石川村十幾里路,江華把行李什么的都扔到空間里,舒舒服服、熘熘達達的就走下來了。
等到離著石川村還有里許的路程,江華從空間中取出一個擔子,兩頭捆著三百斤的糧食,顫顫巍巍的擔在肩上。
幸好一個月的勞作,他學會了如何挑擔子,等他擔著擔子回到窯洞。
“哥,你回來了,帶啥好吃的沒有”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