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奶奶也很少起她媽媽,看的出來,她奶奶不喜歡她媽媽,也難怪她不愿意提起。
后來在三奶奶的家里,三奶奶經常在她的耳邊嘆道“好好的一對璧人,就這么說散就散了”。
當時她覺得很納悶,他爸爸那副癡癡傻傻的模樣,跟她媽媽怎么會是一對璧人,他爸爸根本就配不上他媽媽。
后來在流浪期間,聽到別人在她背后指指點點“快看,這個就是那知青生的女兒,這知青女真夠狠心,逼瘋了自己的老公,現在又丟下自己的女兒不管,讓自己的女兒淪為乞丐”。“可不是啊,真是造孽啊”。
那時候聽到別人這樣評論她媽媽,雖然她不知道她們說的是不是真的,但她從心里面很感謝她們。
因為她們評論完了,過了一會兒,會好心端來一碗熱飯給她吃。吃完后還問她吃飽了沒有,如果沒有吃飽,再給她盛上一碗。
而有些路過的,雖然沒有評頭論足,但同時也不正眼看她一眼,甚至躲得遠遠的,就像自己是一個瘟疫,避而遠之。
再后來又聽說,她爸爸作為村里唯一的高中生,被推薦擔任生產隊會計的職務。那時年輕,長的是一表人才,傾慕她的姑娘有很多。
但是由于他家境貧窮,真正到談婚論嫁時又沒幾個愿意。甚至無人與之說媒,所以到了而立之年還是孤身一人。
而當時,正值推廣“知青上山下山”,她媽媽就是知青中的一員,被分配到他們村學習農業知識。后來她媽媽遇見了他爸爸,并對她爸爸的容貌一見傾心。
那段特殊時期結束后,下鄉的知青返回故鄉,而她媽媽卻選擇留在了農村,并且不顧她外婆的反對,堅持嫁給了她一窮二白的爸爸。
聽說當時結婚的時候,家里什么都沒有,連一塊毛巾,一個臉盆都沒有,炒菜的鍋還是問親戚暫借的。但是她媽媽也心甘情愿,無怨無悔。
她媽媽想著,他爸爸好歹也是高中畢業,只要人勤快,好好的做事,養家活口還是不成問題的。
生產隊解散后,他爸爸就沒有事做。在家中閑置,農活也不沾手,每天除了吃飯就是睡覺,也不出去找事情做。
時間久了,她媽媽就開始急了,就勸說他爸爸出去找事做,而他爸爸不僅不聽勸,反覺得是她媽媽看不起他,嫌棄他沒有本事。
然后倆人的矛盾就開始來了。之后三天兩頭的吵架,他爸爸剛開始還會忍讓幾分。
到后來直接動手阻止。并且下手一次比一次重。聽說有一次,他們在外面吵架,他爸爸一氣之下,一個巴掌把他媽媽打倒在地。
并撿起她媽媽的一只腳,就往前拖,一拖就是幾公里。她媽媽整個身體在地面摩擦,背部手臂等處被地面擦的沒有一塊好肉,一路上鮮血淋漓,在家躺了一個多月不能動。
聽到這里,張小花似乎有些明白,姜西紅不恨她的媽媽,當初拋下幼小的她,是有原因的。因為他爸爸也很可恨。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