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是偶有所得,誠心請師兄指教!”
張焚合十正色向如鏡一拜。
如鏡神情一整,合十還了個佛理,正色道:“張兄請講!”
張焚眼神空濛,湖上之人都看得出這位刳山大師兄陷入回憶沉思。良久,他才說道:“張焚感悟人身無常,偶得兩首佛偈,其一便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得了這首佛偈以后,日夜施行,自覺有所進益。不想昨夜又忽有所得……”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滿湖百家俊彥看著刳山大師兄身上籠罩空靈禪意,隱隱放出光輝,站在綠葉粉荷之間吟哦。
“以境界論,張焚自覺后面一首更高。然而本心中,卻又感覺第一首對我更為有用,請師兄教我!”
“張兄大才!‘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已見真性,深得禪意。若是說前一首才到門外,后一首明心見性,照見本來,自然是更加高明。至于張兄的疑惑么……無樹非臺固然立意高深,‘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才是勇猛精進的道理。”
“只此一偈,張兄已經超過貧僧多矣!貧僧甘愿下座,張兄請!”
白色僧衣飄拂,三絕僧如鏡閃身撤步,下了自己的小船,足踏湖水凌波而行,向張焚這邊走來。
三絕僧如鏡出身的金鐘寺是龍山靈脈邊緣一座破敗小廟。主持金鐘修為也只平平,不入三散人、五金丹之列。如鏡天資卓絕,沒有高深傳承豐沛資源,獨力修行到神光高階,力壓龍山五派弟子,今日蓮粥宴上位列第二,在龍山靈脈散修里聲望不低。
因為其人溫潤如玉,金鐘寺別無高手,同五派沖突不大,在龍山五派弟子里,交游廣闊,仰慕者也是不少。
張焚的目標不是他,只是借如鏡試驗自己實力能不能夠支持想法。剛才兩首佛偈屬于摟草打兔子,多賺一點是一點。重點不在如鏡,而是找機會拋出兩首佛偈。準確來說,他的目的在于兩首佛偈帶來的點數。
“叮叮”連續響起的提示音仿佛金幣掉落的聲音。
張焚心懷喜悅,聞言大笑道:“蓮粥宴上可沒聽過佛偈奪位的!真說佛偈,我不如你。你這三絕僧也不是靠佛偈坐上甲等第二的。要是用佛偈把你擠下去,未免有人不服,還是比比劍吧!”
說著一掐劍指,湛湛乘黃凌空飛起。
“刳山張焚,請教師兄八難云馱劍!”
一劍飛出,湖面上的年青弟子只覺得眼前一亮。坐在春明臺后的春明門掌門、長老卻齊齊覺得驚訝。這么幾句話的功夫,刳山大弟子的劍法看上去氣象萬千,又有不同。
比起劍破李吉時候判若兩人,比起打敗李天兗時的劍法也增添靈動不少。
刳山張焚,三絕僧如鏡都是年青一代修士里出名的高手。刳山劍訣是龍山靈脈一等一的傳承。八難云馱劍原本聲名不顯,如鏡修成以后,在他手中屢敗高手,聲名大振。
兩名青年高手,兩種一流劍訣人前對決。在場的無不
(本章未完,請翻頁)
屏息凝神,專心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