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光雨晶瑩透亮,微粉中透著桃紅。在空中微一盤旋,紛紛下墜。
繽紛落雨,美不勝收。
這一陣美麗動人的杏花雨中蘊藏殺機,下墜過程中,雨滴顆顆收縮,化作一根根半寸長,牛毛細雨般的微紅晶針。
千絲萬縷,向新山真人飛去。
“新山!‘正月梅花傲霜雪,二月杏花滿樹白,三月桃花映綠水,四月薔薇遍籬臺’我春明山門下弟子三十年來,年年按照時令采集山陰落花所化瘴氣,煉障成針,一共制成七套飛針。這一套‘杏花煙雨’就是其中之一。幫我品鑒一二怎樣?”
“敢不從命!”新山真人笑聲洪亮,滾滾如龍。道袍衣袖一揮。升潮殿里煙塵大起,凝聚在他身前,筑起一座土黃色的長墻。
艮離山功法得五行當中火、土兩相。守則不動如山,攻則侵略如火。
山中高手多半擅長兩道之一。
雖說最擅長的只是其中之一,不過對另一道也不會一點不知。
少年時候性情不定,容易沖動,隨著年紀漸長,逐漸變得穩重。此乃人類天性,不容更改。
依照此種天性,艮離山中又發揮出好幾種兼修之法。
有人贊同順其自然,少年朝氣蓬勃,有如烈火,正該修煉火相真意。年紀漸大,成熟穩重,漸漸懂得厚土之道,正好順勢兼修土相功法。
有人則覺得不然。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少年練火,中年悟土,看起來順應自然,其實走的卻是人之道。修真路上,理應人法天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于是少年時由土行入手,等到日漸沉穩,銳氣日漸消磨,再參悟火之道,彌補銳氣不足。
新山師從崇山,走的卻是艮離山中也少見的第三條道路。完全將火拋開,全身道法,盡在一個土字。
他本就不以劍術見長。看見水碧瑤沒有放出名傳龍山的“春水碧波”,也就沒使用飛劍,只用自身法術抵擋。
沒動手前,新山心中是存著幾分傲氣的。比修行時間,突破真人的先后,他都勝過水碧瑤。
加上功法相克因素,新山真人自認為占盡優勢。
普一接觸,也沒有出乎他的預料。什么煙雨飛針,什么春波仙子。紛落如雨的杏花晶針和對手的水屬真元在他真元幻化的城垣長墻面前,雖然變化萬千,極盡神妙,卻始終寸進不得。
任爾千變萬化,我自不動如山!
心中生出一股莫名的自豪感,新山真人意氣風發,哈哈一笑聲震屋宇:“看我的‘大艮山式’!”說著右腳向前踏上一步,左手一拳打出。看姿勢,像極了最普通的上步沖拳。
土黃色的光芒包裹在拳頭前方,隔著十幾丈遠的云霖子也感覺到沉重壓力撲面而來,更不用說首當其沖的水碧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