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面露糾結之色,他怎會忘了燕國和趙國的血仇,無奈的說道
“可是,和楚蠻子結盟,真的能打敗趙國”
“萬一楚蠻子順勢吞并了燕國,又該如何是好”
一時間,殿內群臣皆是陷入了沉默,就連叫嚷著要血戰到底的大臣,也不吭聲了。
和趙國,楚國相比,他們燕國就如同軟弱無力的羔羊,根本看不到活路
可以說,面對結怨已久的趙國,燕國上至國君,下至群臣,皆是被打怕了。
昔日秦昭王去世后,燕王派國相粟腹和趙國簽定盟約,并送上五百鎰黃金給趙王置酒祝壽。
等國相粟腹回國后,說趙國內年輕力壯的人都戰死在長平,趙國國力空虛。
燕王貪心之下,派粟腹率大軍攻打趙國,豈料,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趙國派廉頗率兵抵御,燕軍慘敗。
就連國相粟腹,也戰死沙場,廉頗順勢包圍了燕國都城,無奈之下,燕王只好派使者議和,趙軍這才退兵。
后來,過了幾年,趙國又派李牧進攻燕國,奪走了武遂和方城。
誰能想到,被秦國打的屢戰屢敗的趙國,面對他們燕國,卻仿佛天兵天將一般,屢戰屢勝
轉瞬間,時光飛逝。
自那一日,韓王被活活氣死,趙軍攻入韓地后,一路所過,屢戰屢勝,短短幾日間,韓國淪陷
隨后,明英宗朱祁鎮乘勝追擊,著急忙慌的率大軍攻燕,在燕國邊境,遇到了等候多時的楚國五十萬大軍。
以及,他的老熟人,楚國仙師,宋高宗趙構
楚軍大營前。
五十萬楚軍如一片黑色汪洋般,一眼望不到盡頭。
一名楚軍使者策馬上前,來到趙軍軍陣前,大喊道
“仙師有令,邀趙王一敘”
燕國城墻上,燕王面露絕望之色,頹廢的說道
“完了完了,這這這可如何是好”
“莫非天亡燕國”
他好不容易克服了對趙國的恐懼,決心與楚國結盟,哪怕臣服也無妨。
結果,楚王壓根不搭理他,那所謂的仙師,更是要邀請趙王一見。
他的燕國,亡了
趙軍軍陣內。
明英宗朱祁鎮不顧李牧等將的勸說,執意帶著晉王朱棡策馬來到兩軍陣前。
宋高宗趙構身穿盔甲,坐在地上,笑著打趣道
“朱祁鎮,不若朕教教你,何為銜璧之禮”
“你說你,好歹也是明朝帝王,怎能如此無知莫非明宣宗就是如此教導你的”
“啊朕忘了,你爹駕崩的早,根本來不及教導你禮儀之事。”
說話間,宋高宗還揉了揉酸痛的雙腿,天可憐見,這些時日,他屢屢跪坐,膝蓋都青了。
誰讓整個戰國,連一個龍椅都找不到
至于他為何能知曉“趙王”是明英宗,自然是他的謀士許攸猜到的。
誰讓這些時日,“趙王”不識禮數之名,傳遍了整個天下
將銜璧之禮當做披麻戴孝,活活氣死韓王,在他印象中,唯有朱祁鎮能做出這等荒唐之事。
明英宗朱祁鎮目光掃過遠處那五十萬楚國士卒,心里暗暗盤算著。
嘴上卻不肯認輸,諷刺道
“完顏構,韓王后和那幾個公主,可都是傾國傾城的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