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大朝。
當日是秋祭的日子,很多勛貴都是盛裝而來,因為在大朝結束之后,他們將會去天地壇參加祭祀。
文官那邊各衙門只需派出代表,但武勛基本能去的都去。
此時朝堂上也正在議事。
因為馬上要進行祭祀,議事從簡。
戴義正在奏報一件事情“原總制陜延等處軍務的兵部左侍郎王越,日前已從宣府鎮出發,在回京的路上,若路途平順或可在五六日內抵達京師。”
王越要回來了。
這讓文臣很不舒服,因為在他們看來,王越可不是什么正面角色,一個靠結交內官才起勢,曾經還因為賄賂等罪被革職奪爵的人,能好到哪去
而且他們急需要一個李廣案的替罪羊,怎么看王越跟李廣過從甚密的,最合適背鍋。
讓王越回到京城,當的還是機要的兵部左侍郎,定會干擾到正常的朝堂秩序。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嗯。”朱祐樘點頭,“西北韃靼現在都消停了嗎”
戴義看了看在場大臣,既是在回皇帝的話,也等于是在告知在場大臣“西北目前并無韃靼之異動。”
朱祐樘笑道“好,今天就先到這里吧,準備準備,朕今日也與諸位卿家一同前往祭典,六部等衙各派一名侍郎,其余人等也都籌備一下,午時前開始。”
朝議解散。
三名閣臣一同往外走,謝遷語氣有些奇怪道“往常年,陛下都是派人代祭,今年為何要躬身前往”
這個問題,顯然沒人能回答他。
皇帝的心意是最難揣測的,皇帝本來就應該親自去,派人代祭才是不合理的,你謝于喬不該問。
李東陽似有所思道一句“陛下最近的氣色倒是好了很多。”
這句出來,也讓劉健和謝遷稍微思索了一下,連劉健都不得不點頭表示同意這種說法。
謝遷道“聽說宮里有人在給陛下調理,會不會是因為這個緣故”
還是沒有人能回答的問題。
正說著,有幾名官員快步靠攏過來,工部右侍郎史琳道“王世昌要回京了,我等不該做點什么嗎”
三名閣臣都聽出來,文官對王越的意見很大,簡直到了有我沒他的地步。
史琳義憤填膺道“這王世昌,阿諛奉承之輩,行軍也從來不諳常理,多是輕兵冒進,屢屢有其虛報軍功的奏聞,如今閹人李廣已死,他曾公開給李廣行賄,別人怎樣倒還好說,難道連一個公開巴結李廣的人,都要容忍甚至讓他禍亂朝綱”
此時元守直也走出來幫襯道“此人不去,朝堂的秩序何以能維系”
問題擺到了劉健面前。
但明顯內閣三人,都不想卷入到參劾王越這件事來。
由屠滽過來勸解道“諸位,爾等有何想法直言上奏便可,無須請示三位閣老,都散了吧”
別人對屠滽的意見也很大,因為在王越回朝之前,屠滽是科道言官就李廣案首要的參劾對象。
一群人議論紛紛中離開。
什么秋祭,在他們眼里都不叫事。
只有把王越趕出朝堂,甚至是將其治罪,才是他們為官目的。
謝遷望著這些人的背影,似有所思嘆道“王世昌半身入土,都不得安寧啊。”
當天既是秋報的日子,也是皇宮內苑舉行齋醮,命婦入宮給太皇太后請安的日子。
張周作為這次齋醮的“監督人”,并不負責齋醮的進行,因為張周也說了,這東西他不會,皇帝和周太后也只是讓他在旁邊當個監督的,看看哪里的流程有問題,順帶再給皇宮看看風水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