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是在抱怨自己錯過良機。
其實他是在跟張周提請。
你看你張先生現在正得皇帝的眷顧,能否去幫我說一下,以賀蘭山一戰的勝果,把威寧伯給我還回來那我就死而無憾。
張周嘆道“王侍郎,賀蘭山一戰,相比于成化年間您取得的那些戰果,的確是稍遜一籌。”
王越聽了,登時心底失落。
這口吻,跟皇帝評價他的“賀蘭山大捷”時近乎一模一樣。
都是覺得,他這一戰比之成化年間的勝果有所不如。
其實這意思也很明顯。
你當初因功取得威寧伯的爵位,后來被奪,那你想復得,怎么也該取得一個差不多的功績,皇帝跟大臣說的時候才有底氣,甚至才會替你去說。
而你現在
賀蘭山大捷就那么回事,你還因為交通李廣的事,被那么多文臣參劾。
皇帝不追究你過錯,都算是對你很客氣的,你居然還有臉讓我去幫你就賀蘭山之戰的成果申請爵位
說好聽點,你這叫強人所難
說不好聽的,你這叫臭不要臉
王越嘆息道“在下也是知道,這一戰,的確不如當初,可是,如今草原上形勢已與先前不同,想再取得那般功績,只怕是不易。”
王越取得戰果時,正好是草原人最得瑟的那幾十年。
大明土木堡之戰后,草原有重新占據中原的想法,經常傾巢出動,那時草原上群雄割據,誰都不服誰,擾大明邊陲時也是能上多少人就上多少人。
雖然大明邊疆很遭殃,但也給了王越這樣擅于用兵的人機會。
但現在
草原勢微,他們自然也知道再想掠奪大明不容易,再加上王威寧的名聲的確是聲震草原,聽說他來,誰還敢跟他正面交鋒
張周道“可是我聽說,過去數年內,草原上一股勢力正在崛起,好像草原有重新歸于一統的傾向。”
“哦”
王越聞言很驚訝。
這你都知道
你不是書生,或是方士嗎難道你對草原局勢也有了解
張周侃侃而言“以我所知,此人名叫達延汗,比之之前的那些韃靼小王子,血統更正,他在過去數年內,已吞并了很多草原部族,很多部族也愿意歸其統轄,而那些邊緣的部族,時今已難從草原上獲得豐美的牧場,只能往大明方向遷徙,甚至入河套等地。”
“這”
王越很想問,這些事,你是從何而知
我也是去了西北之后,才隱約打聽分析到。
大明跟草原之間,形成了很大的信息屏障,這些怕是連皇帝都未必清楚。
張周道“在最近幾年,大明邊陲受襲擾頗多,就在于此,那些草原部族,很可能未來幾年還會有擾邊的情況出現,而且都是掠一把就走怎么說呢,就是來得人多,去得也快。”
王越一聽,心中無比之激動。
王越問道“那張先生能推算到他們幾時來嗎”
張周好奇道“王侍郎居然認為,我能推算出他們的行軍動向我只是個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