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是又想跟自己要金瓶梅,張周終于想給這本書定一下名字,不然張周總覺得,那些奇奇怪怪的名字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
看來明清兩朝對這本書的封禁,還是有道理的。
臘月初七。
當天午門朝議時,氛圍有些古怪。
很多大臣似乎都想提醒皇帝,期限已經到了,是該把先前有人“妖言惑眾”的事談談了。
朱祐樘卻好似沒記起有這么回事一般。
一直到朝議快結束時,由戶部尚書周經出來道“陛下,過去數年之間,民間廣有游方道士散播謠言,有涉及到皇家之事者,還請陛下下旨嚴查地方,以防謠言擴散。”
周經沒有直接針對張周有關地震的謠言。
但他說的事更嚴重,因為他提到了朱祐樘心中一根刺,那就是民間一直有傳言說他朱祐樘不是成化帝親生的。
這個謠言的,在于萬貴妃獨寵六宮時,一直想把朱祐樘這個不受控制的太子給廢了,甚至在萬貴妃臨死之前,也曾做過相關的努力,再加上朱祐樘本身在生辰和前五歲經歷上,有很多記錄不詳不實的情況。
到底是朱祐樘一出生就被成化帝知曉,是被寄養不肯對外泄露,還是說到五歲之后才被成化帝所知,這件事尚且有爭論。
皇帝的血統問題,一向都是朝廷最重視的,皇帝不可能縱容這種謠言擴散。
但朱祐樘這次卻一反常態,顯得很隨和道“謠言止于智者,朕越是去封堵,往往適得其反,能堵得住人的口,能管得住人心嗎”
眾大臣多對此有意見。
話是這么說,謠言止于智者,但這世上到底有幾個智者很多事還不是三人成虎,人云亦云
朱祐樘道“諸位卿家不提,朕也知道,今天是初七了,但就算是眼下發生地動,是否也要兩天才能傳到京城卻也只說在今日,未說是在今日何時,難道諸位就不能等兩天再說嗎下個議題。”
皇帝不想談妖言惑眾的事,大臣們也都識相岔開話題。
周經開始呈報年度結算。
“在秋后糧稅等從各地征調上來,相繼入太倉之后,詳細的數字正在總結和呈報,估摸再有數日,便可結算完畢”
朝議之后。
朱祐樘心情有些煩悶,對他來說,這幾天也很焦躁,他也在等一個消息。
戴義好像很明白皇帝所想,在去東宮的路上,戴義便替皇帝講明
“陛下,最近奴婢心中好像有塊石頭,始終沒有落地,卻說那地動到底會不會發生若真發生了,那可就是神跡,怕是朝中再無人會對張先生堪輿玄空測算天機的能力產生懷疑”
朱祐樘側目看戴義一眼。
你還真是跟朕想到一塊去了。
朱祐樘道“地動這種事,做不得準吧。”
戴義一聽就明白了。
連皇帝對此都不太有自信,這要不是皇帝所重新的“秉寬”所說的,估計皇帝也不會拿去在朝堂說。
難道那些大臣知道自古以來提前測算地震的都是騙子,皇帝就孤陋寡聞不知道
倒是有一個提前預報正確的當先例也好。
關鍵是從各種正史記錄中,就一個成功的案例都沒有。
正說著。
一行已抵達文華殿。
此時文華殿外并無盯梢之人,朱祐樘心想,看來是自己的教育起作用了。
進到文華殿內。
當天的講官還沒有入宮,而朱厚照還在紙上劃拉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