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已在城門口找到火篩的部族旗幟。火篩或就在城關內”
王越守在城門口,暫時還沒有獲得太大的戰果。
但隨著情報的傳來,他麾下的將士們也振奮起來。
甕中捉鱉,居然把火篩本人也按在甕里,連火篩都能按在地上一頓摩擦這打的恐怕是大明弘治以來最硬核的一場戰事。
別看自己這邊人數少了一些,但在這么個情勢之下,城內的守軍不往外跑,就等于是要“抽獎”等死不定什么時候一次爆炸,會令其粉身碎骨。
所以他們甚至什么都不需要做,只守在城門口,韃靼人出來就圍殺,不出來就等
還有比這個更愜意的作戰方式
相比于城東和城南兩處兵馬的輕松愜意,城西南的突圍和反突圍戰事則進行得比較激烈。
大明在這一處只布置了五百兵馬,而這邊又是火篩部入城之前駐扎的營地所在,開戰后,很多糧草堆都被焚燒,夜色被點亮,城內韃靼兵馬發現,這側明朝兵馬的駐防比較薄弱,城內韃靼兵馬首選從這一側突圍。
城南王越中軍所在。
傳令兵急切傳來城西南的消息“伯爺,韃子自西角門躥出上千兵馬,已快招架不住”
王越則好像根本不知道有這五百人一般,冷冷道“各守陣地,就算哪一邊全軍皆沒,也不得擅離職守”
正說著,還是有零星從城南主城門突圍的,卻還沒等沖殺出來,甕城又有劇烈的爆炸,隨著甕城的坍塌,除了有幾十韃靼騎兵被埋,城南從城門樓子到甕城,基本已經沒有還立在那的城墻
這一側已基本被炸平。
戰事推進。
城內爆炸聲雖猛,但因為韃靼人聚集方位有所不同,而硝酸甘油需要有人引爆,也使得城內爆炸對韃靼人的折損并不大。
主要是對其軍心上的震懾。
王越身處在城外,一直在抬頭看著天上的星辰,此時午夜早已過去,城內的爆炸聲在稍微平息之后,王越似感覺到這場戰事必須要進往第二階段。
“發炮”
隨著他一聲令下,三聲火炮炮響傳來。
在大明,傳令的主要方式以是火炮齊鳴來完成,幾聲火炮是有講究的,靠信號彈這東西飛不高,遠處也難看見,不如炮聲來得直接干脆。
三聲炮響之后,王越舉起手上那把曾讓他在威寧海一戰聲名赫赫的長劍,大喝道“殺”
“轟”
更大爆炸聲傳來。
這是在三聲炮響之后,城北方向炸開豁口的信號。
隨著這幾聲爆炸,大明偏頭關的北城墻城門樓,也會被炸毀炸塌韃靼人可以有一條向北突圍的“活路”,正是因為準備好了這樣一條活路,王越也可以用他三千兵馬,直接沖鋒駐扎過萬韃靼兵馬的偏頭關。
你火篩驍勇善戰,擅長以少勝多
今天讓你見識一下什么叫真的虎,我三千兵馬就敢攻你城。
有本事就別跑,咱兩方決戰
一場血戰,到此時才算是真正拉開帷幕。
之前的狂轟亂炸,以及韃靼人的突圍,都只是開胃菜,而隨著王越帶兵突入城內,真正的戰場搏殺才開始。
就在王越發起攻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