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刑部尚書白昂走出來道“證人都姓甚名誰,可是列了供狀,并做了簽押交由法司,一并做定讞。”
華昶道“并未有,不過何時都可以添補,還請陛下下旨,將涉案人等一律下獄,過堂問責,一切便清楚明了。”
本來就沒證據,其實連文臣大概都知道,華昶這屬于以道聽途說的消息,來做上奏。
雖然從法理上來說,風聞言事并不能算是過錯,可涉及到禮部會試鬻題這么大的事,在不經過細節求證的情況下,就貿然上奏,將外間的傳聞捅成一件大案,這做法就有點過頭。
至少文臣也覺得,華昶太心急。
朱祐樘道“你沒有罪證,就要將你所參劾的人下獄,并無此道理。你所謂的證人證詞,是可以回頭再補,你可以將名單一并列出,朕這就讓東廠前去擒拿,到朝堂當面論事。”
皇帝的話一出,華昶也有點蒙。
皇帝這么較真的嗎
現在不是外面都在風傳說有鬻題我不過是把外面的傳聞,整理下來奏報而已,按照道理不應該是把人都下獄之后,嚴加審問然后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非要拉到朝堂上來進行當面對質,這算怎么說的
“回陛下臣一時記不得有哪些人,要回去之后,再行查證不過京師士子,已對此議論紛紛,若繼續傳揚,只怕會引起士子騷動,而壞了綱常法紀”
華昶為難之下,還在繼續為自己爭辯。
我不但沒有證人證詞,連證人是誰都不知道,我只拿大道理說事,外面的人都在議論,朝廷應該平息輿論,就應該把涉案的人下獄拷問。
此時的華昶已經是滿頭大汗。
張周就立在他旁邊,心里也在笑。
還沒等我開口,你華昶就已經這么狼狽,你大概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你要是只檢舉程敏政、唐寅和徐經,估計皇帝現在都已經派錦衣衛去拿人了,結果你倒好,非要把我加上去,你大概是不知道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惹是吧
朱祐樘臉色淡然,不急不躁道“你僅僅因為民間士子的幾句議論,就公然檢舉朝中一名翰林學士,還有三名會試考生,攻訐春闈舉賢之大事存在鬻題弊端,還要以此作為呈堂結案的罪證你可知這背后的牽扯有多大”
華昶跪下來道“陛下,臣一片赤誠之心,日月可鑒”
不再提證據的事,只說自己的忠心,也是在強調,這是他的職責。
“東廠”朱祐樘大喝一聲。
“在”蕭敬早就看華昶不順眼了,沒辦法,誰讓華昶惹了張周呢
皇帝器重的人,你沒證據就敢參劾,你這是自尋死路。
進了詔獄,可不會讓你好受。
朱祐樘道“將他拿下,發北鎮撫司,查問是否有何緣由”
還未等朱祐樘的話音落,左都御史閔珪急忙走出來道“陛下,不可還請三思。”
很多文臣也意識到,皇帝這么做有點要把朝廷跟民間士子矛盾激化的意思,不抓嫌疑人,抓舉報人關
查都沒查,就這么偏向一邊,讓那些在外面鬧事的讀書人怎么想
朱祐樘怒視著閔珪道“閔卿家,你有意見”
閔珪道“陛下,鬻題之事由來已久,若全都是捕風捉影,斷然不至于會鬧到如此沸沸揚揚,若在未經查證之下,將戶科給事中華昶問罪,勢必會引發士子更為廣泛的妄議,還請陛下以大局為重,給士子一個交代”
朱祐樘近乎是咬著牙道“如果僅僅是怕士子妄議,就要以他們所議之事做徹查,將他們妄議之朝臣移交法辦,朝廷還有何威信顏面可言朝廷求賢任能,還如何仰仗于春闈會試”
“諸位卿家,難道你們希望以后的朝廷大事,都要被士子的議論裹挾,事事被牽著鼻子走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