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院。
蕭敬帶人進駐其內,但為了不打擾到內簾考官的正常工作,在進最后一道隔絕開內簾和外簾的門之前,他把扈從都安排在門口,他只是帶著一名負責傳遞消息的司禮監讀書房小太監進去。
李東陽得悉之后,親自出來迎接,同樣沒有帶旁人。
二人先到了閱卷房隔壁的思賢院。
“蕭公公,早前條子什么的都遞進來,朱卷的閱卷已結束,目前尚未開彌封,也未有查證何人中與不中,翰林程學士一直未參與閱卷,未有像奏疏中所提過的,有案宗之外內外簾的交集”
李東陽所說的話,等于是述職。
他以為蕭敬只是來問問情況,隨后就要回去跟皇帝通稟。
蕭敬聽完李東陽對于頭些日子閱卷事務的總結,笑道“李閣老辛苦,今日咱家前來,并不是來監督開彌封的,朱卷的復勘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李東陽一聽就大概明白,蕭敬是以東廠的名義來查案,而不是等內簾考試官完成事情后當個傳話人。
說是來監督,其實就是來查案。
不然商榷什么跟誰商榷
蕭敬從懷里拿出一份東西,是禮部奏請后,得到朱批的奏疏。
“這是”李東陽不解。
蕭敬正色道“禮部奏請,要以內簾考試官再行復核審校之事,咱家來傳達個意思您不必起身,這不是旨意,只是公函的轉接。您有何不清楚的,看這份東西便可,陛下已吩咐,放榜往后延遲五日,到三月初二。”
“嗯。”
李東陽臉色多少有些遺憾。
既然要用五天的時間來復查,就說明這件事已得到了皇帝和朝廷的重視,想大事化小不太容易了。
蕭敬道“不知可否跟內簾的諸位考試官見見”
李東陽本想說,我自己跟他們傳話,讓我們自己來復核便可,但又知蕭敬作為皇帝的特使,顯然主持復核的事是由蕭敬親自完成。
他李東陽作為主考官,只能給蕭敬打下手。
明白規矩的李東陽未再強調什么,馬上讓人去召集考試官到貢院的南房相見。
會試考試官,涉及到內簾事的,一共有五十多名同考官,一次全都聚集起來。
他們中多數人還不知道貢院外發生什么事,最近這些日子都是正常閱卷、點評、擇優上報等,好不容易完成了朱卷的批閱,剩下就是跟墨卷進行比對,再是把成績綜合起來之后,填榜放榜。
都覺得最難的事完成,還有個兩三天就能出貢院,誰知這時候等來的不是按時離開內簾的消息,卻等來個東廠廠公。
房間也沒多大,五十多名同考官沒法都坐下來,最后就干脆一起站著。
在場只給準備了一把椅子,唯獨蕭敬落座,連李東陽都站著以體現內簾考官的共進共退。
李東陽先行做了總結和傳達。
“有給事中華昶,以風聞奏事,言及有內簾主考官程敏政,與江南士子唐寅、張周、徐經等諸人,涉及鬻題,士子橫議頗甚。欽命內簾再行審校之事,場中朱卷凡經程敏政看者重加翻閱放榜延遲到三月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