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就一條沒憑沒據。
“到目前,尚未有發現涉及鬻題疑惑的考卷,主考官請示今日便開彌封,將朱卷與墨卷合應,再行查驗。”
李東陽經過蕭敬的提醒后,在復審卷子的時候就比較謹慎了。
沒有自作主張直接把彌封給打開,或者李東陽也怕皇帝別有什么打算。
亦步亦趨,完成一步馬上跟朝廷匯報請示。
朱祐樘望著在場大臣道“諸位卿家有何意見”
明明是李東陽請旨,但朱祐樘卻允許在場的大臣行商議,即表示朕愿意聽你們的意思。
可這種事
還有什么值得商議的嗎
朱卷沒看出問題,不就應該看看墨卷了
劉健走出來道“陛下,不知對涉案幾人的問話,可有結果”
朱祐樘給蕭敬打個手勢,蕭敬走到朱祐樘右手側道“唐寅和徐經二人,皆都在北鎮撫司內,未經過堂,也未審問,讓他們自行陳述罪行,也無結論。至于華昶口中堅持言官上奏之事乃其本分,并不涉及私怨或他人挑唆。”
說這么多,總結起來,沒拷問,也沒結果。
劉健道“會試結果尚未出,若以此開彌封,則意味要填榜和張榜,若唐寅和徐經二考生有涉及其中,不知是否應當黜落。”
連劉健都提到了“黜落”的字眼。
這也讓皇帝意識到,在選拔上去之后,再刷下去,以前應該是有過先例的。
否則為什么張周提醒李東陽可能做的事,劉健會直接說出來本身這件事是沒有告知過劉健的。
“有問題查問題,為何要黜落若唐寅和徐經二人牽扯鬻題,本身并無此事,且二人未有任何的行止不端,剝奪他們中試的機會,情由何在”
朱祐樘其實現在是要“一碗水端平”。
張周那邊沒證據,就可以脫罪。
那唐寅和徐經這邊也沒證據,憑什么就要讓他二人落罪,甚至是剝奪他們入朝的機會
“禮部”朱祐樘問出來奏事的徐瓊。
徐瓊道“老臣之意,若查無實證,的確不該廣泛牽連,若開此先例,只怕更會影響禮部會試的權威和公正,士子在春闈之后的議論之風漸長。”
徐瓊并不會完全站在內閣那邊。
他也不是故意抬杠,這次的事在禮部和大部分朝臣看來,都有點“小題大做”,程敏政三個月內兩次涉及鬻題,沒證據不說,現在還有輿論裹挾讓皇帝嚴查和定罪,罪從何來
如果這次查辦了,那下次士子有事不爽還會在外面議論,朝廷又要查
這不就不是善例,而是惡例。
朱祐樘道“朕也認為,朝廷不當以無端之行定他人之罪,若涉案考生的確中選,也先留其名,待事情查明后再定是否黜落之事。”
左都御史閔珪走出來奏請道“陛下,如今華昶、唐寅、徐經三人皆已執送北鎮撫司,卻是程敏政仍不能歸案,請將其一并查處,方能令案情昭然。”
程敏政沒被下獄,對于傳統文官來說,始終覺得是遺憾。
既然事都起了,那不查程敏政,對不起這一頓折騰。
朱祐樘面色仍有不悅,當即道“會試榜案未發,如此便下主考于北鎮撫司,難免有為議論所挾之疑,等發榜之后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