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
文臣武勛抵達奉天殿之后,皇帝還沒來,眾大臣便在交頭接耳談及近日之事,而最關注的自然也是昨日里會試的放榜。
“張周竟在會試中考取會元,豈能說他不是私相授受之結果大明會試豈非兒戲”
通政使元守直很氣憤。
他脾氣耿直,眼里揉不得沙子,而旁邊有一人在拉他,是左通政沈祿,因為沈祿是張皇后家的姻親,本身在文官中地位不是很高,元守直沒理會,該說還是繼續說。
李東陽在旁聽著,心里很不是個滋味。
這群人議論紛紛,說張周中會元不合理,可問題是這個會元還是他選出來的,文章從經義到立意,再到其中的治國抱負,那種兼濟天下的情懷,是發自骨子里的東西,情真意切絲毫不帶虛偽。
誰知道開彌封之后是他
禮部尚書徐瓊忍不住走到李東陽面前問道“點張周為會元,可是有中官施壓的結果”
李東陽皺眉瞅他一眼。
你徐瓊什么意思
中官施壓瞧不起皇帝,還是瞧不起我
大明的會試,如此莊重嚴肅的大事,會在點會元這種事上,弄虛作假的那還攻擊什么程敏政,直接說我才是鬻題的罪魁禍首唄
“內簾閱卷,到點評和擇選貢士,一切都是按照流程,張周為會元,他的文章經過兩次復校,開彌封之后未對其中任何一人做更動。”
李東陽很想說,想懷疑這次的會試結果不公平,請拿出證據來。
元守直又道“大明的科舉選仕,可不要因為一人,而為史官所詬病”
面對這么個脾氣火爆又喜歡出頭的人,李東陽也只是將目光轉向一邊。
也學皇帝的態度,沒證據的事充耳不聞。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時,蕭敬出現在奉天殿內。
這不是令他們意外的,令人意外的是,張周作為本次會試的會元,居然再一次出現于朝堂上,這次是跟著蕭敬進來。
蕭敬先走到劉健面前,對內閣三人拱拱手道“三位閣老,今日有涉及軍務的事情,需要張貢士前來一同商討,可否給他安排個位置”
旁邊有人聽到這話的人,更是交頭接耳議論不斷。
劉健皺眉。
現在沒人能想明白皇帝到底要做什么。
謝遷笑道“就算有事商議,那是否先等他中了進士,位列朝班之后”
“今日之事,刻不容緩,所以陛下有此安排,勞煩幾位閣老幫忙。”蕭敬顯得很為難。
謝遷還想再打趣,卻被李東陽拉住。
李東陽腦袋是很靈光的。
皇帝讓蕭敬來請示他們三個閣臣,讓給尚且是貢士的張周挑個位置,這其實體現了皇帝對他們三人的信任,不然的話皇帝直接把張周帶來,隨便給他指定個位置就行了,干嘛還要這么麻煩
皇帝主動示好。
如果這時候謝遷再出來調侃或者反對,把蕭敬和背后的皇帝給惹毛,對君臣關系可不是什么好事。
“不如讓他立于六科都給事中之后。”李東陽道。
六科都給事中在東班中已是最靠近末尾的,在他們身后,其實不等于是說讓張周站在文官最末尾就行了
蕭敬對此并不苛求,笑道“多謝三位閣老通融。張先生,您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