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大臣也是有思維敏捷的
他們突然想到今天朝堂上的一個變化,那就是皇帝提前讓一個尚且只是貢士的張周,來奉天殿,還說是有事讓他參與商議,這不明擺著告訴在場的文臣武勛,皇帝就是聽了張周的意見之后,才派人去查的
除了張周,還有誰能跳過朝廷,讓皇帝去查邊軍將士的冒功行為
“諸位卿家,你們且說,朕應該做何應對”
皇帝把難題拋給了在場大臣。
在場的文臣和武勛,有很多有實際西北戰場經驗的,也有會紙上談兵的,還有喜歡冒言進諫的。
但面對皇帝如此刁鉆的問題,沒一個知道怎么回答。
朵顏三衛,一個月來第二次犯境。
遼東官軍,第一次號稱是贏了,取得“大捷”,皇帝做了賞賜。
第二次狄夷卻是劫掠一番之后,揚長而去。
如果問大臣們怎么處置按兵不動而導致狄夷囂張的王宗、黃延、焦元等人,他們能拿出一百種方法。
但若是問怎么讓狄夷知道大明的厲害,他們則都選擇裝啞巴。
他們也在想。
陛下,咱能不能別那么暴躁
您是不是因為王威寧這貨在西北取得那么大的勝果,心里已經飄飄然,以為大明可以改九邊守勢為攻勢,所以現在都容不下九邊戰事有一點的不順
跟以前那樣,胡虜跑了咱關起門把孩子打一頓就行了,干嘛非要去揪著揚國威這件事不放呢
難道把王威寧調遼東去,讓他去遼東干一架
“陛下,當嚴懲西北畏縮不進的邊將、守備中官等,以儆效尤。”剛調任為兵部右侍郎的楊謐出來進言。
在兵部左侍郎王越以左都御史兼西北軍務,并晉升為威寧侯之后,如今西北三邊總督其實是等于是身兼文臣和武勛的官職。
大臣也知道王越的文職很快就要被撤下,但誰去三邊總制乃至六邊總制的職位,是個問題。
要能管得住威寧侯王越
沒兩把刷子,去了也丟人。
如今在兵部部堂中,王宗彝由右侍郎晉升為左侍郎,右侍郎的位置就給了曾做過陜西巡撫、宣府巡撫,有豐富西北治軍經驗的楊謐。
但本身楊謐屬于那種守舊派的大臣,面對這種問題他是不會隨便建議皇帝去出兵的。
朱祐樘道“遼東邊將如今尚且還要守疆御敵,暫且先記過戴罪。若是朕能料敵于先,在下次狄夷犯境時,迎頭痛擊,是否更能振奮三軍之威”
“陛下,不可”
這次直接由吏部尚書屠滽出來反對。
這皇帝是瘋了吧
偏頭關的戰事取得一場捷報,皇帝這是以為自己太能耐了,竟然覺得還能復制一遍
還料敵于先
這期待值是不是太高了
不會又想讓張周那小子去掐指算算吧
張周
朱祐樘打量著屠滽道“屠卿家,莫非你有更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