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朱祐樘毫不客氣,帶著司禮監幾人便往乾清宮去。
皇帝一走。
馬文升和劉健剛出午門,馬文升便提醒道“看來陛下是決意要在九邊取得武功建樹,以目前遼東寧遠周邊的局勢,劉閣老也不必擔心,出不了什么大事。”
“嗯。”
劉健自然知道不會有大事。
只是想讓皇帝把張周當成一個正常的朝臣看待罷了。
首功便是首過,這是最基本的道理,為什么陛下這都不肯承認呢
馬文升嘆道“陛下寵信張秉寬,希望不要出什么亂子才好。道士治國,始終不如儒臣治國。”
這話其實就是在提醒劉健,無論你們內閣是否瞧得上張周,最好還是把張周拉到文官陣營中去。
這不是好惡的問題,也不是親疏遠近的問題,是必須要這么做。
文官不接納他,那他就是道士,治國理念會愈發跟文官走向分歧。
乾清宮內。
朱祐樘接見張周時,神色便好了很多,他也沒有去怪責韋彬什么,從皇帝的角度,司禮監幾個太監始終是他的“自己人”,有時候說錯一兩句話,也不是不可饒恕的。
在認識張周之前,皇帝在治國方面,就多仰仗于司禮監幾人的意見,他們也是皇帝最忠誠的幕僚。
“秉寬,知節那邊還行嗎就怕他太辛苦,先前他還上奏,說是要請調回京,朕也回了他,遼東一戰結束之后,就讓他回來休整一番,讓他在京營混個差事。”
朱祐樘提到朱鳳,就好像是提到自家的子侄一般,既覺得朱鳳不成器,又想讓朱鳳有所作為。
張周微笑點頭“跟他說了,此戰持續不到月底,他聽了便欣然而去。”
是這樣嗎
并不是。
張周想說,那小子現在怨言可多了,簡直以為全天下都是要害他。
好說歹說才把這小子的情緒安撫住。
就這樣,還當主帥呢虧陛下您對他信任,連我都不敢讓他去帶兵。
“建昌伯情況如何”朱祐樘又問了一句。
張周道“沒見到,不過據說是,一路都在抱怨趕路的辛苦。”
“唉”
朱祐樘不由嘆氣。
連他這個皇帝也看出來,這是蝦兵蟹將的組合,就算有張周在背后運籌帷幄,感覺這群家伙到遼東也是去搗亂的,哪有正經打仗的意思
“秉寬,辛苦你了。”朱祐樘面帶自責道。
張周笑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臣不怕辛苦。再說,臣也沒去遼東,并不辛苦。”
嘴上這么說,也是在提醒皇帝,你用人有偏頗,謀劃再完備也怕執行人拉胯,這么干別給我帶來無妄的黑鍋讓我去背就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