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周一聽就知道,現在文官是把任用朱鳳、張延齡和陳銳三個人的責任歸到他身上來了。
這就怪皇帝自作主張。
用誰不好,非要用朱知節那是個打硬仗的主兒嗎至于張延齡,更是胡鬧。
唯獨有領兵經驗的陳銳,還因為最近名聲不好,在軍中聲望直降。
陛下,臣知道最近你飄了,但有事咱能好好商量嗎
張周笑道“謝閣老言之有理,不如我們現在就將此三人更迭,再臨時換一名都御史前去,以起來領兵備戰”
“你”這次謝遷是生氣了。
朱祐樘出面說和道“張卿家,不要對謝閣老無禮,有事說事,其實”
朱祐樘一看這件事不好解釋,的確用朱鳳、張延齡和陳銳這件事,是他自己的決定,他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這件事跟張周沒多大關系,張周不過是了遼東用兵的思路,而他這個當皇帝的一意孤行用了這三人。
張周道“陛下,臣認為,遼東用兵之事,當審時度勢,若此三人有能力,當一視同仁以待之。當以結果論成敗,而不該在事前將其能力所否認。”
話音落,現場很安靜。
文官似乎都在等著謝遷繼續發難。
武勛那邊則覺得很憋屈,以往就是這樣,用不用人,全靠你們文官來決定,難得這次皇帝有破格用人的舉動,哪怕我們也瞧不上朱鳳、張延齡和陳銳,單就從皇帝用人思路改進這方面,多采納別家意見而不全聽你們文官的,我們就很支持。
謝遷此時也找回一些氣勢來,質問道“你的意思,是要為他們三人的戰果作保,以他們三人在遼東的功過,與你休戚相關”
“夠了”
朱祐樘聽不下去,直接打斷謝遷的話道,“謝閣老,有關用人方面的事,朕先前已跟你說得很清楚。那是朕自行決定用誰不用誰,用安邊伯為總兵官,也是他可以執行張卿家的戰略,如果你非要以用人來質疑此事的話,你還是直接來問朕吧”
謝遷一下就被頂了回去。
其實有些事,不用皇帝來說,那些有深謀遠慮的大臣也該分析到,用朱鳳、張延齡和陳銳,不該出自張周的提議。
朱鳳年輕氣盛根本不適合當主帥,張延齡更不必說,跟張周是皇帝身邊近臣的潛在對手,至于陳銳,張周曾幫過王越取得西北功勛,陳銳恨王越自然也就把張周恨上,張周有何必要去舉薦一個對自己有成見的陳銳
但張周肯為皇帝承擔此事的責任,還是讓那些文臣意識到,張周不像他們所想的那么沒擔當。
要不是皇帝出來說明情況,張周或就會直接在現場表明,這三人的功過是非與他張周榮辱與共,可以做到共同進退。
張周笑道“陛下,難道遼東一戰的結果,臣還能逃脫嗎”
“你”
朱祐樘一時沉默。
那些文官突然就興奮起來。
是啊。
如果換做是張周今天踏足朝堂之前,如果遼東在寧遠設伏兵敗,張周還可以說,這件事與他無關,他只是了個策略,是朱鳳等人用兵不當所導致敗績
但現在張周想洗脫關系都難。
張周不想跟朱鳳三人上一條船,文官也會強行把張周綁到這條船上。
張周語氣很平和道“謝閣老,之前我該希望狄夷出現在我所預言出現的地方,也就是寧遠城外,然后以安邊伯等人領兵破敵,以求能安遼東定軍心。那我現在是否應該祈求他們不來呢”
謝遷將頭別向一邊“你作何想法,與老夫無關。”
張周道“那么我就要問謝閣老一句,如果我能推算到,狄夷在未來某個時間,的確可能會出現在某個地方,而且對我邊民造成騷擾,甚至掠奪我邊民人畜,那謝閣老不妨給莪個意見,這件事我是該上奏,還是置若罔聞”
在場的文官本來都堅定意見,要跟張周死磕到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