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聽出這層用意,他道“那陛下,老臣推舉楊介夫。”
“好。”朱祐樘道,“那就以此三人為人選。再議它事。”
翰林學士三個候選人,定為了楊廷和、張元禎和王鏊。
看起來此廷議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才能出結果,而翰林學士的接位人選也不是很迫切,就在于內閣現在其實已替程敏政把制誥的差事接了過去,翰林院內也將掌院學士和詹事府詹事的差事給分了。
差事不重要,但這個差事背后隱藏的內閣人選,卻成為朝中上下相爭的重點。
就算是傳統文官派系,也會分小的派系,也有很多人眼紅于此差事,翰林體系中諸如王華、劉機、張苪、江瀾、武衛、白鉞等人,也都對翰林學士的職位虎視眈眈,只是他們還不足以在這等時候被推為人選。
朝堂之內,似乎眼下都忘了遼東還在備戰。
只有張周說朵顏三衛還會再來,普通大臣則覺得張周是在發癔癥,朵顏三衛就算窮瘋了,也不敢一而再跑大明遼東撒野吧再說大明現在還有王威寧這樣的名將,他們不怕自己當王威寧踏破草原的第一站
現在還是關注誰來當翰林學士,更符合他們的利益。
朝議結束之后。
張周沒有離開,而是跟著蕭敬往乾清宮走,卻還沒走出幾步,就見到朱祐樘在那等他。
“秉寬,你也看到了,朕其實想舉薦王濟之,但反對的聲音卻不少。”
張周很想說,陛下您何必堅持要跟文官唱反調呢
不過想想也是。
現在皇帝可能是覺得自己“翅膀硬了”吧。
朱祐樘道“你可知朕為何要用王濟之”
張周苦笑道“不會是因為臣吧”
“呵呵。”朱祐樘笑瞇瞇道,“真被你說對了,正是因為你,朕想的是,如果他做了翰林學士,跟你之間應該就沒那么多隔閡。今天你也要去翰林院到任,朕已讓人跟王濟之打了招呼,無論他是否當翰林學士,你們在東宮進講時,都要通力配合。”
“這不好配合啊。陛下應該知道,臣是新人,王學士再客氣,也只把臣當個打雜的。”
張周很清楚自己幾斤幾兩。
如果是按照傳統方式去給太子授課,王鏊肯定不會接納他的。
他也不指望王鏊會改變對他的一些成見,就算是座師又怎樣王鏊還是有其傳統文官架子的,張周在之前皇帝安排江南考生去拜座師時就發現,王鏊骨子里的傲氣是容不下新人跳脫的。
朱祐樘道“他能跟你配合,你就與他配合,配合不了的話朕已有主意,讓你可以單獨給太子進講。具體的,你過去之后就知道了。”
“”
張周也有點無語。
還說把王鏊提拔為翰林學士在幫我一扭臉,就要把我擺在跟王鏊對立的立場上。
陛下,咱有點言不由衷啊。
“秉寬,你覺得濟之跟另外兩人爭,機會大不大朕如果堅持的話,應該能讓劉閣老他們同意吧”朱祐樘很認真問張周的意見。
張周想說,你當皇帝的,肯定是以你選的人為優先。
但就怕王鏊跟程敏政一樣,一旦他受到格外關照,就要倒霉。
張周笑道“如果是這三人的話,那王學士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唉”朱祐樘嘆道,“倒是朕覺得,楊介夫的能力也不低,過去兩年給太子授課,還有在編撰書籍方面,他都是很有一套的。只是資歷低了一些,其實朕還是很欣賞他,若沒有你這層關系,拔擢于他也不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