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張皇后刻意表露出來的,而是她不小心“說漏嘴”。
就在于“他沒有壞心思”這幾個字。
張周想了想,我救你女兒,預言清寧宮災,還有幫朝廷做那么多事,能有什么令你最初覺得我有壞心思必然還是給皇帝納妃這件事了。
你是看到我跟皇帝相處這半年來,從來沒挑唆過讓皇帝去納妃,甚至還在幫你們夫妻倆調理身體,幫你們備孕,所以你才會化解之前對我的偏見或者說你也知道現在斗不過我了,才跟我講和的
朱祐樘道“皇后你要賞賜,朕不攔著,不過你們張家也不多,具體怎么賞多還是聽朕的為好。”
其實皇帝不太想讓張家來做賞賜。
首先名義問題就很不合規矩,你張家憑什么代皇家來賞賜功臣就算說是相助,人家主要也是幫朕,而不是刻意幫你們張家,你要感謝感謝朕就行了。
不過張周知道,皇帝介意更關鍵的因素,是因為皇帝覺得,皇后就算是賞賜,那用的也是他荷包里的錢。
就好像你們張家現在會造銀子或是財富一樣,最后還不是從朕口袋里掏銀子
朕這兩個小舅子會自生財富
他們沒把朕的荷包掏干凈就算客氣的,朕這兩年那點薄薄的家底,都快被他們兄弟倆給搜干刮凈了
“傳膳,今日朕跟秉寬喝酒,鶴齡,要不你就先回去”朱祐樘似乎沒打算留小舅子在宮里吃飯。
張鶴齡道“陛下,臣也餓了。”
很直接。
朱祐樘皺眉道“你家里缺了這幾口飯不過也罷,一起留下吧朕跟秉寬說話時,少插嘴”
“是,是。臣跟著學都來不及,怎會插嘴呢”
一頓午飯,吃得很沒滋味。
主要是有張鶴齡在,說是不讓他插嘴,但飯桌上他的廢話最多。
朱祐樘還有些不悅,因為本來他就沒打算請張周以外的人,不然他連朱鳳都留下了,現在卻是有張鶴齡在那攪局。
吃完午飯之后,朱祐樘借口要回乾清宮,特地又把張周給叫過去跟著。
張周發現,自己越來越像皇帝身邊的近侍太監
“秉寬,還是那句話,朕讓你帶鶴齡,是為了應付皇后,你不必往心里去。”朱祐樘怕張周介意栽培張家兄弟這件事,還特別囑咐。
張周笑了笑。
看來男人就算做到皇帝的級別,跟妻子還是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張周道“如果壽寧侯用心學習的話,臣不介意傾囊相授。”
“就他沒給朕惹事就是好的,你或許也奇怪朕明知他不像話,還為何要提攜他,庇護他吧”朱祐樘感慨著問道。
張周笑著搖搖頭“陛下身邊親眷太少,但凡壽寧侯和建昌伯未做出什么太過分的事情,臣想陛下都會寬仁待之吧。”
“說的是啊,朕之前就是這么想的,可最近幾年他們兄弟倆愈發不像話,參劾他們的人越來越多,皇后卻還總護著他們”
從這里張周就能感受到。
皇帝因為他張周的出現,對張氏一門已產生了裂痕。
最初張皇后應該很清楚意識到這一點,畢竟皇帝現在不再單以張氏為親佞,有了張周這樣一個文官出身還有半仙身份加持的牛逼人物出謀劃策張皇后在產生危機意識之后,就對張周各種挑剔。
但后來張皇后發現,他張周能做的事太多,在皇帝心中也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才走了溫情結交的路線。
“所以秉寬啊,你就替朕罰他們,好好懲罰,不用客氣”朱祐樘態度很堅定,“朕都能將太子放心交給你來管,難道連兩個內弟都不舍得嗎所以你心中不必有什么包袱。”
張周心想。
你兒子名義上是拜我為老師的,但張家兄弟最多是我臨時的學生,要制住他們這兩個胡作非為的人,可比制住你兒子難多了。
你兒子再聰明那始終是個孩子,在利益取舍,或者是喜好追求方面,我能把住他們的脈。
張家兄弟這脈怎么把
以爵位收攏還是以圣寵再或是拿金錢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