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論你能力高低,能說得話最重要,如果是傳統的文官,楊廷和、王華、楊一清那種,跟他們能溝通得來嗎
但因王瓊就很善于官場應酬,話就說得很通透,在辦事尤其是交接溝通等方面就很輕松。
張周道“還要先回城,就不與王郎中多聊。請”
“請“
張周最近還是很“忙”的。
他主要任務在于教太子上課,平時最關心的就是西山煤礦的事,現在煤礦已有了初步的成效,蔣老頭把煤礦給開了起來,并有煤炭出產,最近已運了兩批回城,張周都很滿意。
不過有點麻煩的是,除了這幾件事之外,他還要去翰林院瞅瞅修大明會典的進展,最近他為了減輕自己一方面的壓力,也就是不用再管修書的事,他想了個辦法。
準備用最直接的方式,把大明會典半成稿,加上自己對歷史的了解,還有總結等,經過修繕之后,變成“完成稿”給皇帝進呈一本。
修這種典籍,光靠張周一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張周也知道自己沒法把整篇的大明會典都背誦下來,但大明會典本身就只是一部專業著作,講的是體制規則,包括諸司執掌、皇明祖訓、大明集禮、孝慈錄、大明律等專業內容。
張周直接用萬歷重修的版本作為最終稿,準備上來就搞個“一次定型”。
張周也很清楚,歷史上大明會典的第一版雖然于弘治十五年修撰完成,但一直到弘治十八年弘治帝駕崩,也沒刊行。
后來在正德四年,正德皇帝下令,由時為首輔的李東陽重新校對,并于正德六年才第一次刊行。
大明會典的成書,也可說是弘治帝朱祐樘臨死之前的一大遺憾了。
張周來大明還有個目的,那就是不給歷史留遺憾。
楊廷和等人不是靠修大明會典彰顯自己本事的嗎張周覺得,有我在,就沒你們什么事了,我自己搞定,免得你們覺得我是個面瓜什么事都做不出來,只懂得討好皇帝。
讓你們知道什么叫真才實學。
所以最近他沒事,都在暗地里修書,最多是有些東西不太完善的,靠一些初稿來進行詳細校對,并以弘治時期和萬歷時期的一些律法人文變化,做一些增改而已。
“張兄,還是你有本事。”
下了山,還沒等上馬車,朱鳳便用羨慕的眼神看著張周。
張周笑了笑道“知節,可不要妄自菲薄,不是我有本事,是都有本事,只是你的某些本事可能還沒發覺出來。你何以會有這般感慨”
有本事
張周想說,我本事多了去了,不知道你感慨的是哪一種。
朱鳳道“太子平時頑劣,你都能治得他服服帖帖,恐怕連陛下都沒法如此教太子。”
別人沒看出來,朱鳳可能是跟朱厚照相處多了,逐漸發現,張周是唯一一個能制住朱厚照的人,甚至連朱祐樘這個當爹的,可能都不行。
張周笑道“知節,你需要什么”
“我需要”
朱鳳被問住了。
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你不需要名利,因為你已經有了,你也不需要女人,難道你不需要朋友嗎或者是,這世上有美好的東西,你不會去追求嗎”張周的問題,讓朱鳳怔在那。
然后朱鳳很機械點點頭。
張周道“我正是知道太子的需要,所以他才會接受我的一些教導,如果將來有一天,他發現我已經給不了他需要的東西,你試試,他翻臉可能比翻書都快”
朱鳳不解問道“那太子需要什么”
張周笑而不語。
就算告訴你太子需要什么,你能滿足他
“張兄,家父今明兩日就會回京師,他已提前來信,說想跟你談談”朱鳳見張周要走,急忙提醒。
張周道“不用了,令尊進研武堂,是陛下吩咐的。如果是為這個,不必來跟我說。如果是為了你們家的事,包括你的婚姻大事,也不需要來問我,我始終是局外人。”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