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弟可聽說過三教九流這個詞”
“自然聽過,三教是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是儒家者流、陰陽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農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縱橫家者流、雜家者流。”
“那師弟可知這個說法,是從何時流傳下來的嗎”
“五千年前,儒釋道,三家共分天下之時,彼時的他們比皇權還要大。”
“師弟說的不差,三教真要追溯,那都到上萬年前了,反正有史記載以來,這三家始終在。”
“所謂王朝不及世家,門派不及教派。就是因為王朝會更迭,而世家不會,門派會隕落為歷史的塵埃,而教派不會,師弟可知為何”
“因為他們代代都能出巔山境”你想到了京厭的話
“非也巔山境這玩意,從沒有哪一家可以說穩定出,只有王朝,他們有自己的方法,外人無法復刻。”
“你剛才說的那些,都是教派,他們這幾家,有些時候連個登山境都出不了,這么多年下來,不還存續于世間嗎”
“歸根結底,他們和我們最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他們詮釋了武,也詮釋了理。”
“只要后世有人學武,只要后世有人想要用道理去解釋這個世界,教派就不會亡。”
“你剛剛看的那一部祟臺夢典,其中引用的很多道理和武學理念,都是道家的。”
“冥法宮亡了,道家不會亡;而道家如果被天下棄,冥法宮就一定會亡,明白了嗎”
你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如今天下哪個教派最大”
“佛”你毫不猶豫的回道
“對儒門落寞,道門不顯,于是天下佛寺遍地開花,如今詮釋了武道的是佛,是佛門。”
“見山境之后的登山境,需要用到佛門八苦去理解。”
“生苦,出生時眾緣逼迫,住胎是苦。”
“老苦,所有人都會慢慢老去,再精壯的漢子,也會有直不起腰、拾不起牙的那一天。”
“病苦,人有四大不調,百病叢生,所以苦”
“死苦,乃萬事皆休之苦。”
“愛別離苦,人生如逆旅,一路都在告別,不得留也不得停是苦。”
“怨憎會苦,貧而被欺,丑而被嘲,人心是惡,怨憎不由己。”
“求不得苦,連圣上都自稱寡人,世間之事,有所得就有所失,不想失去,那就求而不得。”
“五陰熾盛苦,色受想行識最難的一關,等你到了這,我再和你說。”
“八苦皆渡,得一執念持于此生,便是執魔,便可登山。”
“要渡生苦,便要突破先天之束縛,先天有哪里不足,就要補哪里,命里只值三兩半,也要去爭出來五兩金。”
“老苦是指人衰,想要不衰,就得一日比一日強。骨不能縮,要么長,要么寬,要么重;皮不能松,要么精致,要么堅固;智不可衰,要么多思,要么深思。”
“總而言之,要像孩童長個子那樣,日日都有新面貌,如此可渡老苦。”
“天地有濁氣,濁氣入體便是病氣,氣血雖能除病氣,病氣卻也在消耗氣血。故而要渡病苦,就要使自身反吐清氣,返后天為先天。”
“每次都能于險死還生之際,活下來,有重大收獲,而且能過得更好的人,可渡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