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吞西突厥的土地之后張珂實力水漲船高,已經不是它們能限制的了,再加吐蕃佛賣隊友。
面對幾近殘廢的中土,張珂不來,難不成要眼睜睜的讓給那群天使這跟打仗贏了還賠款的廢物有什么區別,你說是吧帶清
聽著張珂平靜中滿是堅決的語氣,陸判嘆了口氣你怎么這么油鹽不進啊
這征伐一國是這么能輕易決定的事情嗎
要真一戰定輸贏那就好了。
俗話說,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
征伐一國也是同樣的道理,攻略城池,占據土地容易,但后續該怎么征服這片土地的人心,卻千難萬難。
尤其是,在收買人心,移風易俗的同時,還得注重公平。
不然,番邦蠻夷的待遇若是太高,勢必會引起大唐百姓的不滿,從而民情洶洶,而那些番邦蠻夷還不一定會領情。
但若是對這些番邦蠻夷太苛刻的話,又容易造成人心浮動,最終陷入到反復叛亂跟平叛的惡性循環中。
最重要的是。
如今百姓不夠用了
要知道,在大唐定鼎之前,九州天下是經歷了長達數百年時間的戰亂,從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再到司馬家的八王之亂,以及后續的五胡亂華
九州大地,常年處在戰亂的陰云籠罩之下。
天災人禍不斷,還有妖魔詭怪猖獗泛濫,九州百姓十不存一。
即便后續大隋再次一統天下,但又一個二世而亡。
九州再次大亂。
再到大唐初定的時候,中原十室九空,天下縞素。
即便有太宗的貞觀之治在前,但到如今,天下承平也不夠百年,九州元氣雖然恢復了不少,但也遠沒到巔峰,就像一個大病初愈的人,想要恢復健康就需要長時間的養護。
換句話說,如今,連原本九州的土地,大唐百姓都安排不完。
更何況,從太宗在位的時候,大唐的征戰就一直不斷,征服漠北突厥,攻打高句麗,薛延陀如今繼承皇位的天子,文治武功也直追太宗。
內治外征,連戰連捷
而占據的這些土地,都是要遷移百姓過去生活的。
最起碼,都得讓百姓跟蠻夷的數量維持到一個近似平等的程度。
只有當地的唐人多了,發生叛亂的可能性才會減少,這片土地也才會真正的向大唐靠攏,融合。
并不是戰敗,輸了才是負擔。
陸判說道即便仗打贏了,這攻打下西突厥收復的大量土地,需要遷更多百姓過來,這對如今的大唐來說已經是負擔一件了,更別說還有一個吐蕃。
這兩塊土地,都要有半個大唐大小了啊這得遷移多少百姓,多少官員跟地祇陰神過來才行,幾萬人砸下去連個浪花都掀不起來,起碼也是涉及到百萬人口的大事。
先不說故土難離,有多少百姓愿意背井離鄉,來西域跟吐蕃。即便人人踴躍,配套的官員跟地祇也沒辦法憑空變出來,你懂嗎
陸判聲音低沉道這中土萬萬不能再拿下了,多余的土地鞭長莫及聽我一句勸,徐徐圖之,反正我等神祇壽命悠長,不急于這一時
他說話的聲音越來越低。
陸判發現,從始至終,張珂的神情都沒變化過,好像自己是在對
一塊頑石講話一樣。
怪不得來之前,帝君曾囑咐過他那小子軸的很,想勸他回心轉意,可不容易。
當時陸判還不以為意。
畢竟,相比于帝君,跟張珂接觸更多的還是他陸判,在過往的接觸中,他并沒有覺察到張珂有這方面的傾向,反而倒是好說話的很。
也不知道是哪家調校出來的晚輩。
不過,想來應該也是有道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