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限制,正因為有所圖謀,才能贏取自己的信任。
也僅僅是一瞬間的思考,耶律賢就下定了決心,點了點頭。
相較于長生佛門,薩滿,乃至于那些牛鬼蛇神都顯得不那么重要了,畢竟只有他們消亡,才能惠利自己,而當下的情況,比起最開始直接就要讓自己推翻原有的秩序可要好太多了。
不提百姓如何想的,至少自己身后的這些王侯將相們,如今跟他站在了同一條線。
為了去九州,為了長生,這些家伙可比自己狠辣多了
而百姓那邊兒也沒多大的困難,畢竟,遼國雖然以正統自居,也歷經幾代變得比漢人還像漢人,但細微處終歸還帶著從前的影子。
就好比百姓,說好聽點兒叫百姓,但拋開外層的金玉,實則他們不過是皇帝跟王公貴族旗下的奴隸罷了,一群奴隸連自己都是主人的所有物,要什么自主權
幾乎就在瞬間,耶律賢下了決定,隨后轉過身面色嚴肅的開口說道
“讓薩滿不,立馬去給朕找一群道士來,朕要他們推算良辰吉時。另外丞相率百官準備祭祀天地的章程,具體的條款你們若是不知曉的那就去北漢,宋國抓些禮部官員來,不管你們是偷搶還是發動戰爭,朕只只要結果
時間越快越好,趕在最近的良辰吉時,畢竟朕的時日不多,而你們在場的諸位之中,也不乏有比朕更短命的吧”
說著耶律賢的目光看向了幾個眉發皆白,顫顫巍巍的老臣。
被這目光一掃,幾乎瞬間所有的文臣武將都是一抖,這一瞬,他們那個英明神武的皇帝似乎又回來了
“遵命”
就像是耶律賢所說的那樣,這次,不光是皇帝的命令,他們同樣還是為了自己,為了大遼能夠升入九州本土,讓自己也能夠長生。
所以,遼國朝廷的運轉速度遠超以往,如同一個精密的儀器一般,齒輪下緊緊咬合在一起。
天還沒黑,一道道政令就被頒布下達,甚至倉促之間,還湊夠了足以讓數萬大軍消耗數月之久的糧草。這其中自然是王公貴族們下了死力,把自家的部分存貨都拿出來了,甚至還商談了一些商人借來了一些。
而十萬裝備齊全,全身煞氣凌然的禁軍,便趁夜南下,前往北漢跟南邊兒的大宋。
北漢倒好,因為宋朝的南征北戰,如今懼怕被滅亡的北漢正在靠攏,靠遼國庇護的北漢,只是借調幾個禮部官員,想來沒什么困難。
倒是南邊兒的宋朝,有些棘手。
畢竟,如今五代亂世剛剛結束,宋朝雖然經歷了杯酒釋兵權的可笑事情,但那群跟宋太祖開疆拓土的猛將以及他們麾下的精銳士卒卻仍然在世,宋朝還是有幾分戰力的,想從大宋君臣手里要些禮官,還要經過一番波折,但也不會太多。
趙光義還沒坐穩自己的皇位,想來也不愿意輕起戰端。
禁軍前往,也只是預備更壞的情況發生,順帶震懾。
但哪怕預備,遼國君臣也做好了最壞的準備,在路還會有源源不斷的兵卒匯聚,當然也不會太多,畢竟在同一時間,西征的命令也一同下達,在數十位將領跟千余兵卒的帶領下一同前往遼國最西邊的邊境。
窮兵黷武
不,用窮兵黷武來形容都太委婉了,現在的遼國君臣距離瘋狂也只差一步之遙。
與此同時,各種抬高漢人的政策也被一起傳達,最經典的一條,成年男女,必須跟漢人男女婚配,遼遼跟漢漢一旦被發現那就立刻貶斥為奴
而新婚的家庭,生育的子嗣都會有金銀,土地,牲畜,甚至奴仆的獎勵,生的越多,獎勵越多。至于獎勵的部分肯定不是從遼國國庫里出,反正都決定背棄佛門了,那不如索性得罪到底。
西去的兵卒,除了西征的目的之外,還要負責搜刮寺廟無法證明正規來路的財產,這些部分差不多能夠維持幾年的,日后的事情再由西征來彌補
擴張國土的政令還沒見到效果,倒是讓原本就生活環境相對不錯的漢人,更是享受到了遠比宋朝更加優渥的待遇,甚至這消息在以極快的速度向南方傳遞,用不了多久就會傳到北漢跟宋朝境內,到時候那駐扎在邊關的十萬禁軍恰好能派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