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山破廟路上的同行人。
只是,剛才看到血海沉浮之后,就動作匆匆的關閉了法眼,雖然知道張珂足夠強,但對他的真正底蘊張道陵仍有幾分存疑,究竟是助手,還是臂助,這很值得考究。
當然,當務之急是先換個衣服。
先前的戰斗雖然算不上是劇烈,但終歸造成了一些麻煩,一身玄色的道袍上處處是破口不說,連下擺都缺失了相當大的一塊兒。
而且金丹已成,也是該暫避他人,服下一半兒,先產生了效果,提升了本質,他才能更好的跟張珂,以及跟后來的詭神去談條件。
交代了一番,張道陵匆匆離去。
而張珂則是在兩個中年道士的帶領下,走進了剛剛建好的宮殿里。
雖然比不得后世龍虎山那莊嚴華貴的場景,但入眼,殿內的環境還是讓張珂啞然了一會兒,尤其是隨著陽光灑落,殿內的磚石,墻壁,以及梁柱上,都若隱若現的浮出了一些文字。
看那古怪的模樣,似是最初版的符篆載體,隱約間,還能看到一些廣為人知的神靈名號一閃而逝。
在張珂觀看這些文字的時候,這些文字也在觀察他。
肉眼可見的,這些龍飛鳳舞的符篆文字,在視線的注視下逐漸纏繞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個或慈眉善目,或猙獰兇惡的身影,雙眼之中透露出些許善意。
“貴客,還請吃些點心茶水,掌教稍后就到”
正在整個宮殿的文字都因為張珂的到來而逐漸變的玄妙而神異,化作一尊尊古樸神像的懸浮在宮殿里的時候,門外忽然響起了一道聲音。
下一瞬,周遭諸多神像瞬間煙消云散。
連最開始的那些符篆文字也迅速隱沒于宮殿的各個角落中消失不見。
而就在一切恢復尋常的時候,一個穿著簡譜道袍,面如冠玉的粉嫩小道,端著幾碟點心跟一壺茶水從門外走了進來“掌教交代了,您乃山川之靈,恐喝不慣我們常飲的煮茶,便用山泉水煮沸調以蜂蜜簡單的沖了些熱水,若有怠慢之處還請您見諒”
小道士有些心虛的說道。
從將托盤放在桌上后,他的一雙眼睛,就一眨也不眨的看著張珂。
看著茶盞中清澈透明,散發著一絲絲甜味的茶水,張珂笑著回應
“無妨,這樣就好”
對于本地人而言簡陋,怠慢的舉動。
對于張珂來說,卻是再好不過了。
要知道,九州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大約經過了煮茶法、煎茶法、點茶法、泡茶法等幾個階段。
煮茶興于漢,煎茶法多流行于唐代,點茶法盛行于宋代,泡飲法出現在明代,當然,作為后世之人,一般常見的也是出現于明的泡飲法,至于之前的三種,雖然仍有復興,但并不廣為人喜。
茶葉的發展史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查一查,然后簡單品嘗一下
不提后幾個種類,在副本所處的漢朝,廣為流行的便是煮茶。
說是煮,也真沒虧待了這個煮字,把蔥姜蒜鹽跟橘皮等物跟茶葉一鍋燉煮,經過一番十分具有儀式感的操作過后,一盞熱氣騰騰的茶水便新鮮出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