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見著的。”趙廣淵又說了一句。
林秋山便明白了。原來是殿下見不著他們了。怪不得這都一個多月了,沒半點他們母子的消息。
“是。草民記下了。殿下放心,今日殿下與草民所說,不會有第三人知曉。”
趙廣淵點頭,讓曹厝送了他出去。
林秋山把匣子袖在袖管里,低著頭袖著手往家里走。腦子還在想著方才殿下跟他所說的話,一路都恍惚著。
路上有人跟他打招呼,他都沒聽見。
“林秋山這是又去見越王了吧懷里鼓囊囊的也不知又得了什么好物。”村人說著臉上一陣嫉妒。
“聽說他家新得了什么蔬菜,天天往行宮那邊送,上趕著獻媚當孫子。”一邊鄙夷一邊羨慕。
長陵村村長的婆娘在村里也聽說了林家的八卦,忍不住吹起自家男人耳邊風。
“聽說林家這些日子天天出入行宮,得了不少好東西。”
常山不以為意,“林家是新得了茄子這種蔬菜,給越王送去的。咱家不是也得了不少嗎,咱家誰吃了不說好你吃著別人的好東西,倒在背后說嘴。”
周氏瞪了自個男人一眼,覺得這男人一根筋,不明白她的心思。
“村里都說林家上趕著,給越王當孫子呢。”
“別胡說,咱們都是皇家的奴仆,現在越王管著咱們,咱們得了好東西自然要給越王留一份。那些人眼紅林家得了好東西,也給越王送去啊,誰又不讓他們送了。”
見男人喝斥,周氏只好做罷。
眼珠子一轉,又說道“我娘家那弟弟,說家里日子不好過,今年賦稅收得高,徭役也比往年多干了兩個月,還聽說明年要征兵,他怕被征走,叫我問你能不能把他家也弄成陵戶”
常山聽了直皺眉。
周氏那弟弟好吃懶做,岳父留的十幾畝好地,全給他霍霍得只剩畝,一家人七八口都不夠填飽肚子,時常朝他們伸手。
周氏念著只剩這么一個弟弟,時不時接濟。他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當個民籍有什么不好別人想入民籍都入不了,他可倒好,往外推。”常山談起這個舅子就皺眉。
“一家那么多口人,勤快些,怎會填不飽肚子這幾年老天都賞飯吃,風調雨順的,地里糧食也收得多。平時農閑去城里找找零活怎就活不下去了”
還當陵戶當陵戶是不用繳各種稅,不用服徭役,也不用擔心被征兵,可陵戶是給別人當奴才
他一輩子連天壽縣都沒出去過。
“讓他別想東想西的,好好把地里的活捯飭好,孩子們也大了,有手有腳不會缺吃的。別成天盡想那些有的沒的。再說現在也沒聽說哪個陵村有絕戶的,現在都不缺人。”
周氏聽了不滿地撇撇嘴。
每回她讓男人幫忙把弟弟一家變成陵戶,他就推三阻四。當陵戶不好,他姓常的為什么七八代人都不想法子改籍
嘁。
她就這么一個弟弟,父母都不在了,只有弟弟一家可以走動,讓弟弟一家呆在他們身邊,平時有個照應有什么不好
隔天周氏回了娘家,跟娘家弟弟周旺財這么一說,他就不高興了,說姐夫看不起他,不肯幫他。
周氏聽不了弟弟說自個男人的壞話,解釋道“你姐夫說現在陵村那邊不缺人,也沒有絕戶的。”
天壽山每個皇帝陵園,按制配有陵戶五十戶,無朝廷旨意,一日是陵戶,世代都是陵戶。如遇絕戶,或別的原因少了配制,可抽調就近民戶進行增補。
現在長陵村并不缺人。
可周旺財卻聽不見去。就是覺得他姐夫不肯幫忙。不缺人,隨便找個什么原因,把其中一戶騰出去,不就有缺了嗎
他現在看著他姐一家吃香的喝辣的,吃穿不愁,地里種多少糧都是自己的,有俸祿不說,有衣有食,還時不時有厚賞,萬事不愁,他今年被拉去修城墻,在山上吹了三個月的風,人都吹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