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照夏對他們帶來的圖紙也表示能做得出來,他們要求的繡樣配色也能滿足,就是談到價錢
“我想你們找上我們,也是看到我們的品質和做工了,你看我們做的服裝”
林照夏把帶來的漢服抖給他們看,“我們主打的就是高級訂做,接的訂單都是純手工縫制,賣出去的服裝雖然不多,但無一不給了好評,相信你們都看到了。”
對方點頭,這部戲s級制作,要上衛視的劇,他們也不敢敷衍。
“按你們的價格,我們就只能用化纖布料了,繡樣也只能機繡了,如果是這樣的水準,相信你們也不會找上我們。”
而且林照夏了解到他們這部劇有五十集,用的服裝遠不只這一百套,應該是主要演員在重要場合穿的衣裳,擇選了重要的服飾給她訂做。
這是一個講究質量的劇組。
來回談判了三個多小時,對方被林照夏說服,雙方訂了一下能接受的價格,并當場付了一部分的訂金。
對方認為林照夏是一名編劇,了解劇組的情況,對劇的制作也有同理心,劇組的衣服來源,各來源都什么價格,這些林照夏都清楚,而且林照夏要的價格確實不高,一分價錢一分貨,并不是亂開價。
最終把這單生意給了林照夏。
林照夏很是高興,一百套劇服,兩個月交貨,進賬十五萬。開心地開車都走了s線,當天把呂善長叫到家里,幾個人熱鬧了一番。
趙廣淵見她開心,也跟著開心。回了行宮便讓人去采購,找繡娘。
柏導定的那兩套婚服,再有半個月就能交貨了,交了貨,就能騰出手接這批活,到時速度上會更快些。
活好,速度快,到時候訂單只會越來越多。
有了進賬,兩人又去花鳥市場和珍珠批發市場逛了一圈,買了些稀罕貨,當了一回倒爺。
想著還欠了京城無數鏡子的訂單,又去買了些鏡子運了回去,還聯系了鏡子加工廠,按圖樣大小訂了一批貨。
只是還有源源不斷的訂單飛到鋪子里,讓掌柜和伙計們應接不瑕。
好在,蔣文濤那邊傳來了好消息,玻璃作坊那邊把鏡子做出來了
雖然工藝水平還是不如從華國運回去的,但當普通鏡子賣,已很能拿得出手了。
鏡子一運到京城,預單的客戶取了鏡子,幾大本寫滿了預訂單的厚厚本子,也就瘦了下去,讓掌柜管事的大大的松了一口氣。
天天被客商們圍堵著要貨,那叫一個焦頭爛額。
他們哪里知道什么時候上新貨,什么時候貨能送到京城,又不好一問三不知,皇城腳下,那是精貴人,哪個都不敢得罪,應付得那叫一個心累。
玻璃作坊那邊運了一批貨過來后,這種現象大大得到緩解。
趙廣淵翻著鋪子的賬本,再看蔣文濤那邊送來的密信,心情那叫一個舒暢。有錢進賬最讓人高興。玻璃作坊研制出成品,以后賣貨也都由作坊出,他就不用苦哈哈從華國往這邊運了。
而且按這個制作成本,明顯利潤比他從華國運回去得利還要高。
趙廣淵立刻給蔣文濤那邊回了信,又畫了一些別的貨品的制作圖紙,讓他們研制出更多的新品出來。同時給方大去了一封密信。
那邊島上隱秘,在島上開一個作坊,把貨品生產出來,往沿海富裕的城池一送,比他們從內陸運送到各地還要方便,而且出處也能更好的隱瞞,到時只說從海上國家來的就是。
方大他們不是尋摸做海貿嗎,就先用這些玻璃制品試試水吧。
各處運作良好,京城的鋪子賣貨賣得火,林照夏的視頻經營得火,漢服成衣的訂單接到手軟。玻璃作坊那邊出的貨也越來越好,方大也回了信,作坊開始搭建。
各處運作良好,趙廣淵和林照夏都覺得松快了不少。
轉眼,長至幼稚園就放假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