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帝淡淡抬眼,掃了底下幾個兒子,目光又落到秦王身上,“秦王有何良策”
“稟父皇,從國庫調銀一路運送至災區,一是路途遙遙,二是恐路上再生事端,不如請父皇下詔,命災區各縣各府自行籌措災銀,由府縣衙門先行墊付,并向城中大戶舉借,或借銀或借糧,等時局穩定,再行歸還,并由朝廷頌詔嘉獎。”
蔣項不由地抬頭往秦王的方向看了一眼,沒想到秦王倒是提了這么一個絕佳的建議。
眾位大臣聽到秦王此言,也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父皇,兒臣也愿追隨皇兄,捐獻十萬兩以充災銀。”
“臣愿捐五千兩。”“臣捐一萬。”
“臣捐三千兩。”
太子一系對看一眼,也紛紛出言認捐。
至正帝大喜,“好好好,都記眾位大臣一功,此事就按秦王所說去辦,此回賑災,也由秦王主理,戶部兵部及諸部臣工,需配合秦王做好安民撫民工作。”
“是。皇上英明。”
太子一看,后槽牙都咬裂了。
本來可借蒼縣縣令一事,狠狠咬下秦王一口,此次賑災也可交由手下人去辦,到時功勞都會是他的,結果父皇非但沒有追究秦王之過,反而把賑災一事全權交由秦王去主理。
太子意味不明地往皇座上看了一眼,又低下頭去。
楚王目光挑釁地看了太子一眼,低低哼了聲,見秦皇兄看來,目光又撇開去。
另一邊,收到消息的趙廣淵愣了愣神。
“沿州一帶受災這么重嗎,十室九空”
先前聽到沿州受災,趙廣淵也未太放在心上,畢竟沿州周邊幾府災情并不嚴重,只要向鄰近州府借糧,即可度過此次難關。
結果還是讓沿州災民背井離鄉逃難嗎
“歷州也算是產糧區,蒼縣更有數條大河,每年都是產糧大縣,儲糧不會少。且蒼縣附近還有兵營,怎就讓流民攻破縣衙了”還死傷無數
趙廣淵拳頭在桌案上重重一擊,桌案上的書冊往上跳了跳,又落回案上,歸于平靜。
“王爺,沿州的知府是太子的人,歷州是秦王的人。”
沿州受災,災民向歷州求救,歷州各縣緊閉城門拒絕接納災民,至流民暴動。
這其中有沒有人授意不知道,反正沿州救災不利,各官員從上到下被擼了個干凈。歷州雖不作為,也快被擼干凈了,倉縣縣令還被斬首示眾,但看起來秦王并沒有什么損失。
此次主理賑災,不是落到秦王身上了
戶部銀子糧食全都聽從秦王調派,連兵部都聽秦王的調令。
嘖嘖。
趙廣淵眉頭皺得死緊。太子和秦王兩派為了內斗,就枉顧數萬數十萬災民不顧拿大齊百姓的性命當了墊腳石
趙廣淵胸中燃起一股郁火,該死,都該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