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朝堂議事,末途,司殿太監高聲唱諾“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眾大臣精神一抖擻,可到這環節了。
天都沒亮就披星戴月空著肚子來上朝,容易嗎他們。每天朝堂議事,不是你懟我就是我懟你,要不就是聽御使大人在糾百官的小辮子。無聊透頂。
可算能散朝了。
結果,就聽齊親王啟奏“皇上,越王已回京,越王府一應屬官均未配置,可有任命”
嘶齊親王勇啊。沒人敢當堂往皇上心中扎刺,獨齊親王勇。
那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御使大人沒收到越王回京的消息嗎一大早聽誰說起此事都要散朝了,都沒人敢提。數年前,一眾皇子就封了王,一應屬官皆配備齊全,獨越王府空置,是皇上老了記不起
嘶
百官精神一振,腿不酸了,腰不疼了,更不犯困了。紛紛拿眼偷瞧齊親王,不時又往皇座上瞟一眼。
至正帝數息未說話,底下文武百官也都暗自思量,龜縮著,沒人敢附議。
“齊親王可有人選”數息后,至正帝開口。目光隱晦地往蔣項的位置處掃來一眼。
蔣項低頭垂目,有感覺到至正帝目光正朝他掃來,但他就是不吭聲。至正帝應該已經收到他們父子三人昨晚親至越王府看望越王的消息了,但他不怵。
他沒什么可讓人指摘的。
他曾是越王的恩師,輔佐過越王同胞兄長先太子,他曾為太子少傅,又教導過越王多年,越王落難十年,好容易回京,他還不能去探望了
當年他為太子求情,風里雨里跪在宮門口三日,落了個有情有義的名聲。他去看望越王怎么了
他就大大方方的去。誰還敢跳出來指摘他他必噴對方個狗血淋頭不可。
但越王府一應屬官任命,他不能出聲。
齊親王是最合適的人選。
至正帝以為蔣項昨夜去越王府秘談,已商討出合適人選。正等著他參奏呢,結果這蔣項不吭聲了是他與越王沒議出人選,還是另有打算
越王十年未回京城,人事不知,但身處朝堂的蔣項不可能不知,就沒挑出個合適的人選
王府長史一職是各親王府最高長官,統轄府內要務,對王府來說至關重要。
雖由朝廷任命,但因為其職更像是親王的私人幕僚,一般都是由親王提名,朝廷任命。越王是剛回京還未來得及提選名單,還是漠不關心亦或是另有打算
至正帝心里一番思忖,想著自己翻閱百官名冊,并未找到屬意的人選,不由地看向齊親王。
齊親王出列,等著回話。他心中自然是有屬意人選的。
那就是他好女兒德陽郡主挑中的夫婿人選,蔣文濤。
這好“女婿”人品才學樣樣出眾,不怪她女兒能挑中,并等了他這么多年。如今都生生拖到十九歲大齡了。王妃帶她參加了多少場宴會,挑了多少人選,她愣是不要,就看中一個蔣文濤。
把王妃氣得撒手不管了。可不得要辛苦他這老父親替愛女打算了。
蔣文濤探花出身,大齊立朝這么多年,哪一個探花混得有他這么慘的
嘖嘖嘖,他想起來就牙酸。
可能怎么辦呢,他姓蔣。就他姓蔣,只要他那好皇兄坐在皇座上,蔣文濤就別想什么升官發財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