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王爺,并末受阻。我們有自己的糧道。路上一切順利。糧價也并未波動太大。”
“很好。運糧通道還是要遮掩些,莫讓人查到越州頭上。”
“王爺放心。各處管事包括運糧的力工,都是咱們自己人。且他們只從庫里提糧,并未知曉糧食的來路。”
“這就好。”趙廣淵點頭。對他勉勵了幾句,又對他經營此鋪有道,流水令人滿意,表示贊賞。
“我看你命人貼在外頭的布告就很好。仍需堅持做下去。要打通東西市和南北市的通道,把京城所有的民情都掌握在手中,不可忽略其中任一小事。這些將來沒準都用得著。”
“王爺放心,我們每日都有留心篩選各路消息。”
趙廣淵說的布告是店門口兩邊貼的告示。
除了掛上每日的糧價之外,還貼著各式各樣的告示。諸如,哪家派什么活,需要什么人,派什么樣的活計。諸如需要槳洗女工,需要修繕房屋的工匠,哪家鋪子和住戶又需要搬搬抬抬的臨時力工,等等這些信息。
南市雜貨鋪原本是為了流量,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才在百姓們集中居住的南北市,收集到各種各樣的用工消息,方便大家接活好多個貼補。
最開始時,利用伙計們到處收集信息,或是由進店的客人。有時候周圍的鋪子進貨運貨需要力工,也會來鋪子說一聲,由鋪子在外頭貼個告示,幫著招攬做活之人。
此舉一出,果然吸引了南北市的住戶,總會不約來同來此地看上一眼,想找活做得一份工錢貼補家用。
來都來了,也會進店選一二樣日常生活用品,如此店內的銷量直接上升,暴漲幾番。
后來名聲傳出去了,只要是想找勞力的,都會來店里說一聲,由店里在外頭貼個告示。
也不是沒有人在別的地方張貼這種用工告示,但別的地方沒有雜貨鋪把關,活是不是真的,工錢能不能如實發放,沒人敢保證。
而普通百姓又胳膊擰不過大腿,辛苦干活拿不到工錢的也多的是。
于是大伙更愛來南市雜貨鋪來看告示。
這里貼的告示他們放心。
南市雜貨鋪于是慢慢就成了一種中人的角色。
找力工的需要雜貨鋪幫著擔保,來接活的人不是那種偷奸耍滑的,主家用著放心。而找活做的百姓也放心,有雜貨鋪幫他們把關,這活就能接活,干完也不會出現領不到工錢的情況。
于是南市雜貨鋪,經營得越發紅火,賣的貨物不起眼,但每月的流水并不輸給東市的奇寵店。
連外地的客商進京,也愛來店里打聽京城各處的情況。普通老百姓更是愛來此地看告示。
名聲便由此傳開了去。
現在店里都不用四下找人去尋各種消息,每天都有人送不同的消息過來。
當然也不止派活找活的信息。
于是,趙廣淵想要的關系網情報網,在他的無意插枊下,越來越密,已自成規模。
由南市雜貨鋪形成的新的供應關系也在南市形成。比如又多了幾家茶館,客棧,食鋪連首飾鋪、典當行、成衣鋪、牙人館這種精貴店都在南市開起鋪子。
“關注咱們店的人魚龍混雜,還是需要保證店里伙計和貨物的安全,早晚還是要多派些人留店看守,保證安全。”
“王爺放心。現在漏夜都有人跑來看告示,打更的每晚都要路過咱們鋪子好幾回,肖小都不敢靠近。咱們店每夜都留好幾人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