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喝足,一老一少收拾好東西便準備回村。
走之前馬大姐還是硬給王婆子背簍塞了塊豆腐,王婆子自然不好意思白拿,趕緊把最后兩把青菜扔給馬大姐。
望著這酣暢淋漓的一幕,良甜看傻了。
不是,怎么這么像之前從電視上看到的,過年走親戚送禮的橋段呢
“甜丫頭走啦”王婆子拔腿跑出去好遠,才發現乖孫女沒跟上,沒好氣地原地大喊。
“來啦”
俯仰之間,便到了八月底。
農閑之際迎來了開學季。
與村里其他家最多送一個娃上學不同,良家一口氣送了四個娃去學校。
所以這報名路上,良家算是出了一次風頭。
四個娃,除了兩個爹不在,其他人齊上陣,浩浩蕩蕩7個人走一排,別提多威風
良甜看著兩個堂弟、一個堂妹雄赳赳氣昂昂的,心里覺得尷尬的同時又有一點羨慕。
就像是學生時代,從來不遲到的三好學生,其實很羨慕經常遲到還跟老師混的不錯的所謂差生。
“喲,王婆子你家發財啦敢送四個娃去上學”
“嘖嘖嘖,看不出來啊,該不會偷偷干倒賣去了吧”
其他的話,王婆子都笑嘻嘻回應,唯獨這個倒賣的罪名,她可不樂意背鍋當即罵了回去“我呸我說哪來的臭味呢,原來是有人吃大糞了趕緊找水洗洗吧,別給人熏死了,我都怕你沒錢賠”
那人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惹了誰。連忙灰頭土臉跑了。
好在后面沒出什么幺蛾子,很順利到達秀山中學。
此時,學校大門口前擠著烏泱泱的人。其實報名上學的人不多,大部分是來湊熱鬧的。畢竟適齡上學的孩子其實算家里的半個勞動力,與其花錢讀書,不如省錢在家多干點活。
“哎讓一讓,讓一讓了不報名的讓一下”
王婆子和李香荷作為主力,在前面開路,也是她家人多,很順利擠到最前面報名的桌子前。
登記報名的是個三十歲出頭的女人,留著齊肩發,鼻梁上架著眼睛,看著十分有文化的樣子。
“誰報名大名報上來。”
王婆子驕傲地指著良甜等四人“我孫子孫女,一共四個”
潘文瓊筆尖一頓,驚訝地抬頭看向良甜等人“四個都是你家的”
王婆子咧嘴一笑“對,這個叫良甜,這個是良小玫,我大孫子良康安,小孫子良康平來,你們四個,自己寫自己的名字”
雖然王婆子大字不識一個,但她兒孫都識字啊兩個兒子,四個子孫,都被她送到了學堂,這就是她立足秀山村的底氣
潘文瓊聞言便將紙和筆遞給良甜,自己則跟王婆子寒暄起來“老人家,你家也是這個村的怎么想著把孫子孫女都送到學校來了”
她的本意自然不是不想要學生,反而希望多多益善。只是想了解一下王婆子是如何想的。
“害,這有啥想的,既然村里有學校,那肯定是要讀書的不一定考大學,多認識幾個字,往后出去也不會被人忽悠,還能多懂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