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說道“書院乃是教化育人,賢人鐘毓之地,豈能被銅臭所污”
聽此,馬和與朱復兩人都沉默下來。
隨即,郭安話題一轉,“不過,既然那些士紳與商賈們想要給書院捐獻,而書院也需要建造一座六層之高的藏書樓,那便讓他們捐獻藏書典籍吧。”
“捐獻藏書典籍”
朱復臉色一喜,“郭長史此言大善。”
郭安繼續說道“另外,凡是捐獻藏書典籍者,不論士紳還是商賈,皆可按照捐獻典籍多寡,在藏書樓內依次留下善名。
但是,還請朱長史向那些商賈與士紳們講清。
燕王府內也有一座藏書樓,書籍雖不多,但也有千本。
要是有重復書籍,便不計算在內。”
朱復下意識的點了點頭,“此言也合理。”
郭安又道“另外,也可讓那些商賈們散布出去消息,要是有人不想捐獻典籍,燕王府也可購買。只要是燕王府沒有的,哪怕是印刷版,也可以市價購買。”
“善。”
朱復再次點了點頭,便走了出去。
在距離郭安公房不遠處的一座大殿內,朱復與馬和兩人,將郭安的意思,向一眾士紳與商賈們都講述了一遍。
這些士紳與商賈們自是大喜。
要是捐獻錢財,他們可能還有些心疼。但是書籍,而且還不需原本,只需印刷一本,或是抄寫一本,這些他們多的是,自是沒有任何心疼之處。
甚至,好些商賈與士紳,都還經營著一些書鋪。
尤其是,在聽到他們商賈名字也可刻入藏書閣內的石碑之后,一眾商賈神情更是大喜。
這種待遇,他們之前可是從來沒有體會過。
因此,一個個商賈直接滿臉激動的大喊道“還請朱長史放心,草民愿給書院捐獻各種典籍五百冊。”
“草民可捐四百本。”
“草民可捐一千本”
聽此,原本心中便有些不滿的士紳們,也都不由出言嘲諷。
“區區商賈,怎可來污書院”
“還請朱長史與燕王殿下放心,在下明日便送來一千本典籍。”
“老朽明日也可送來一千本”
“老夫可送來兩千本”
“哈哈,書籍不分貴賤,諸位皆可捐獻,還請切記,要是與燕王府內藏書閣的書籍重復,便不算在內。
另外,不管任何書籍,諸位皆可捐獻。
不論是儒家典籍,還是農學、工學”
朱復笑呵呵說道。
對于朱復的話,倒是沒有任何人敢去反駁。
于是。
兩日后。
燕王宮外,便開始停滿一輛輛裝滿書籍的馬車。
長史司一眾書吏們,則是帶著一群燕王府護衛,一本書一本書的查看,然后登記、接收。
郭安與朱棣、朱復等人站在一處門樓,看著宮門口像是趕集的熱鬧場景,朱棣不由一臉滿意。
“這么多士紳與商賈都愿給咱書院捐獻書籍,如此等到書院建造完成,咱那書院的六層藏書樓內,便可直接堆滿書籍。”
郭安道“殿下賢名遠揚,這是士紳與商賈們自是不敢怠慢。”
朱棣無語的看了一眼郭安。
郭安這會興致正高,便繼續問道“殿下,昨日微臣已經將殿下所要的老花鏡與一些透明玻璃燒制的精美茶具、器物都送了過去,不知殿下可送出”
朱棣道“郭卿且放心,不僅是咱,就連道衍法師的老花鏡與玻璃器物,都送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