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也變得有些感慨了起來,但現在不是感慨的時候,只能先做正事要緊。
“你覺得如果她留下了什么,最有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張獻問了句,隨后打開了一個柜子。
陳瀟搖頭“我也不確定,但從現在接觸到的人大概清楚司影是個什么樣的人。她的性格很溫婉,但應該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在飲品店的那面墻上她所有的照片都是很美麗的,縱使她如今已經是四十多歲的年紀。”
“這樣的女子大都心思細膩不張揚,也可以理解為內向。但不管是什么性格的人,除非她已經跳脫了世俗,否則她就會有深藏于心的喜怒哀樂。她愛美,她的摯友又為她留下了無數個美麗的瞬間,而她卻并不拒絕,這是不是可以說明她是一個喜歡記錄的人”
陳瀟一邊分析一邊說著,分析完便看向了張獻。
后者豎起了大拇指來“我就知道和你這家伙一同做事情絕對的事半功倍”
說著,張獻便開始找尋能夠記錄的東西。
在2006年,人們記錄生活的方式并沒有很多的選擇。
這個時候電腦雖然開始普及了,卻不是每一個有經濟能力的人都會去買它。
好比司影的房間里就沒有電腦,而電腦在如今還算貴重物品。
若是有的話,司影的父母肯定會帶來新家。
眼下沒有,那也就意味著司影沒有使用電腦的習慣。
至于手機,司影都失蹤一年了,就算是現在手機也并不方便記錄人們的美好生活。
不然的話,飲品店的老板何必用照相機給她拍下一張張再又洗出來。
所以陳瀟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找找看司影有沒有記日記的習慣
她有書桌,桌上有書。
一部分是關于愛情的,大都為張愛玲的。一部分則是有關生活的書籍,大都為余華的著作。
不過其中有一本無關愛情也無關生活的書,雖同樣是余華先生的著作,但卻是一部偵探河邊的錯誤。
看到這本書,陳瀟下意識的從書堆里抽了出來。
觀察著封面和書頁的新舊程度,陳瀟能確定這本書司影翻的很勤的。
陳瀟坐在椅子上翻閱了起來,看著看著就好似來這兒不是為了查找司影可能留下的線索,而是來的。
張獻一直在找自己想象中的日記之類的東西,但翻來覆去的找卻沒有任何的發現。
下意識的望向陳瀟,見他居然一頁頁的翻書時,張獻有些無語的喊道“嗨,嘛呢擱這兒當知識分子”
陳瀟豎起手指“安靜,別說話。”
張獻皺眉“幾個意思啊既然你看,我也看看,寫的什么”
“作者虛構的一篇偵探,一個收容瘋子的老人家被殺后在河邊發現,一個目擊者發現她后報了警。但在警方調查的過程中,這個目擊者又一次發現了死者的頭,于是他成了被懷疑的對象,就連他自己也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于是他出現了幻覺,說看到了第三個死者的人頭,最后他的幻覺與現實重合,承受不住種種壓力后這個目擊者自殺而亡。”
“而男主在一次次的調查中,各種判斷各種假設最后發現原來真兇早就有種種證據指向老太收養的瘋子可瘋子殺人又不能把他怎么樣,最后男主親自擊斃了瘋子。”
陳瀟講述著,張獻砸吧了幾下嘴道“挺有意思的,不過有發現司影留下的線索嗎”
陳瀟搖頭,張獻有些失望的也從書桌上挑了本書來。
陳瀟看了眼,見到封面上的色戒二字時,笑道“你可真會挑,一挑就是本最經典的。”
“很經典嗎我不怎么愛看。”
陳瀟剛想解釋,但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06年這書可還沒改編成電影
想到這兒,陳瀟索性沉默應對,繼續看他手上的河邊的錯誤。
只是看著看著,陳瀟的眉頭愈發的緊鎖。
他好似讀懂了,又好似明白了些什么。
他所明白的那些,在他的腦海里就如同司影在親口講述一般。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