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聽說了啊,就在楓林路那邊,我下班回去的時候,警察的橫條都拉起來了,看著老唬人了。”
“到底咋回事有知道的沒聽人說救出來一個小女孩,人活了沒”
“120拉走了,還不知道能不能活呢。”
“媽呀真的嚇人,一家四口就剩一個了。”
“誰報的警”
“好像是鄰居有個老太婆瞅見他們家房子燒起來了,一開始喊的消防隊。后來消防隊過來一看,院里躺著個小女孩呢,感覺不對勁,又報了警。
滅了火之后,才調查出來,其他人都沒跑出來。而且歹徒是先殺人,后縱火,估摸著是為了銷毀證據。”
“天殺的,真可恨吶希望早日抓到兇手”
“實在是喪心病狂”
蘇成意一邊翻閱樓層,一邊思考。
按照當年的知情人士的描述,有幾個奇怪的點。
如果附近有鄰居存在的話,歹徒行兇的時候,鄰居竟然沒有人察覺到異常,或者說受害者一家,居然沒有人呼救。
假如歹徒是采用無聲無息、一刀斃命的手法的話,那么俞夏的存活就顯得更不合理。
因為作為年紀最小的人,她是最有可能因為驚恐而尖叫呼救的,這樣一個不穩定因素,應當最先處理掉才對。
這或許可以得出一種可能性。
歹徒和受害人一家是認識的,所以他們進門之后才沒有跟受害人爭吵、搏斗起來。
利用這樣一點,從而獲得了新的作案機會和方式。
蘇成意將這樣的可能性默默存放在腦子里,繼續往下看論壇帖。
“真是效率太低搞得人心惶惶的,我下班都不敢往那條路走了。”
“別說了,出了這么可怕的事情,旁邊的住戶都開始準備搬家了。
誰知道那歹徒會不會哪天又跑來犯案”
“樓上你還別說,電視劇里不都這么說嗎歹徒往往會返回作案地點。”
“別特么嚇唬人了兄弟我晚上還想睡個好覺呢。”
“大伙兒最近晚上千萬鎖好門,陌生人敲門別開,也別讓老婆孩子自己擱家待著。”
“呵呵,這有用么人家這一看就是團伙作案啊,幾個大漢提著刀殺進來,你就算是拳王泰森也沒轍。”
蘇成意成功在一片人心惶惶的回帖里圈出了重點。
歹徒往往會重返作案地點。
這可不是電視劇里演的,現實也是同樣的道理。
蘇成意曾經看過不少犯罪心理學相關的資料,其中都對這一點有過解釋。
從理性的觀點來看,罪犯回到作案現場,是為了獲取情報。
情報包括但不限于檢索并銷毀自己可能遺留的證據,混在附近的群眾中偷聽案子進展,以及觀察警方對案件的重視程度。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大多數連環作案的殺手,在返回作案現場的時候往往不是為了以上這樣常規的理由。
他們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變態欲望,重新體會當初犯案的快感,追求精神愉悅。
這樣的人,把作案現場當做是自己的一項藝術品,值得反復欣賞。
蘇成意覺得吳紹波極大可能是后面這一種,這也說明了他的確很有可能返回現場。
“都別說了,兇手很有可能正在看咱們討論呢。”
“臥槽樓上大爺。”
“樓上的樓上這發言很危險啊,我感覺他就是兇手”
“我是兇手第一個把你宰了。”
“媽的,你來啊老子現在就在xx小區x棟xx號,你來,你不來你是我孫子”
這帖子的后續明顯跑偏了,蘇成意扶額嘆氣。
當年大家沖浪的警惕性還是不夠高啊,這樣發布地址信息,原本就是很危險的。
更別說還是在討論這種案件的帖子下面
吳紹波這種人如果真的在看回復的話,說不定馬上就上門服務了好吧。
不過一路翻下來,還是有收獲的。
最關鍵的就是他知道了大致的案發地址,可以線下去看看。
還得出一個可能的推測,那就是兇手可能認識受害者一家,甚至算得上熟悉。
但是新的問題也跟著浮出了水面。
那就是,為什么兇手偏偏放過了俞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