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許氏是在哪里“死”的,反正從金淼的說辭可得知,金家二房上京后與許氏起了沖突,要求金舉人休妻,金舉人不答應,但為了平息二房怒火,還是把許氏送去了吳府,預備進宮給吳皇后即將出生的皇嗣做乳母。
然后許氏就“自己把自己給害死了”。
海家兄妹都清楚,許賢妃進宮后就沒有出來過,否則也不必留在慈寧宮里做那么多年的宮人了,那金家三人都認定她已經死去,又是怎么回事呢
周太后在家書中告訴鎮國公的版本,則是她身邊的宮人許賢妃認出了分別多年的姐姐許氏,把人救下后,悄悄送出宮去了,但許氏回家后因為受驚而得病,不日病亡,金家合家離京。
這是周太后的說法,可金家人沒理由不知道許氏根本沒出過宮呀。他們都認定她已死了,而且是病死的,然而金淼語焉不詳,犯人們便懷疑是金家二房看金舉人之妻不順眼,把人給害死了。金淼不肯承認,還罵許氏是禍根,死了都不肯消停,害得全家不得安寧,又被逼得逃回老家去了。他在老家還欠著債呢
無論牢里的犯人們如何套話,金淼始終沒有透露堂嫂許氏“侍候貴人”其實是進宮做乳母去了,也沒說她曾在宮里走過一遭,遇上了坤寧宮大火,仿佛她是在家忽然害了病,才會死去的。顯然,他很清楚這里頭的禁忌,哪怕他是個沒什么腦子的蠢人,也知道有些禁忌是不能輕易說出口的。
那么金家二房所認定的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
海礁告訴妹妹海棠,金淼這邊咬緊了牙關不肯說,金柳氏與金大姑在女牢那邊,也始終不肯說出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不過這兩個婦人頭一回進大牢,關了幾天后,比金淼還要害怕,一些她們認為無關緊要的小事,還是老實交代了。
三人對于當年在京城發生過的事,供詞基本都能對得上,稍有差別之處,也是因各自立場不同,想法不同而已,比如金柳氏會覺得小叔子金淼太過敗家,把自家夫妻給連累了,比金舉人與許氏更過分;而金大姑則認為兩個兄弟都太過貪婪無情,許氏心地不夠善良,但金柳氏更加冷酷無情。
她們在許氏之死一事上的說法也有參差。
金柳氏聲稱人是急病死的,而且是瘟病,請大夫抓藥也沒用,兩三天就病死了,可見這人無福。至于這病是從哪里沾染的,請過什么大夫,抓過什么藥,她就目光閃爍,語焉不詳了。
金大姑則表示自己侍候過病人醫藥,長達一月,連看的幾位大夫、抓的藥方都還記得,言辭間對病人多有憐惜,覺得金柳氏對病人太過無情了,看得她心驚,從此對大弟媳敬而遠之。但說起許氏,她的語氣又變得冷漠,甚是嫌棄,好象她先前的憐惜都是假的一樣。
她也提到許氏埋在了京城,后事辦得十分匆忙簡陋,甚至是前腳剛出城埋了,后腳金家人就離開了京城,都沒有回城收拾行李。黃捕頭聽著,總覺得他們象是借口出城為許氏送葬,趁機逃離京城的,這般狼狽匆忙,是不是有什么問題
莫非許氏的死果真有內情,金家二房為了防止被人發現,才匆匆逃離的
黃捕頭對此頗為在意,一心想要審問到底,弄清楚金家二房是不是早在十多年前,就犯下過殺人重罪。倘若金家二房都犯過事,長安府衙直接把人判了刑,也省得再啰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