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君顧不上走了,海棠也饒有興致地留下來吃瓜。
四個大女孩圍著周雪君,小聲細問“怎么回事歸夫人想把閨女嫁給你哥哥之前沒聽到風聲呀”
周家姐妹與彭玉琪在鎮國公府后宅里住著,昨晚倒是聽說過小道消息,說歸夫人與承恩侯世子夫人結怨的起因,是因為前者想把女兒嫁給后者的嫡長子周衡君,后者不答應,還拒絕得十分干脆堅決,前者面子上下不來,就記恨上了。從離開京城開始,這一路她們走了一千多里,就吵了一千里,都快把后者煩死了。
雖然這是承恩侯世子夫人單方面的說法,不曾得到歸夫人的證實,但是歸夫人做事這么不講究的嗎鎮國公府的人剛知道她想把女兒嫁給周衡君了,她轉頭就看上了周奕君前后有一天的功夫沒有
而且她剛有這個想法,就立刻讓女兒去跟周奕君的親妹妹套近乎,還把小女孩都嚇著了,她腦子里想什么呢
周文君心里都在發毛。周太后與承恩侯讓鎮國公府幫著照應一下吳家遺孤,這沒什么,不過是幫著尋個宅子、買幾個奴仆,日常生活再多照應些就好,日后頂多就是在吳珂娶妻和吳瓊嫁人的事情上多操點兒心,多花點兒錢,對周家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可要是兩家真的結了親,周家可就甩不掉吳家人了
周文君對兄家堂兄妹倆沒有意見,只是受不了歸夫人的脾氣。她到鎮國公府才一天的功夫,生出多少事來
周雪君顯然也有同樣的想法。她因為年紀小,一直跟在長輩們身邊活動,不象姐姐們還能擁有尋借口回避的自由,只能親眼看著歸夫人是如何與她長輩們相處的,對前者的忌憚更深。
她小聲告訴周文君她們“歸夫人今兒一大早就帶著女兒到上房來了。祖母和伯娘、嬸娘們都為了宴席而忙碌,期間好幾回勸她們回去歇息,歸夫人都當沒聽見似的,就坐在上房里吃茶,還一邊吃一邊教導吳姐姐,讓她多跟著祖母、伯娘、嬸娘們學學管家的本事。祖母她們沒法子,再忙也必須要留一個人下來陪她,然后我就被抓了壯丁,被叫去陪吳姐姐了。”
她就這么聽著歸夫人教導女兒,又對周家的夫人太太們夸獎吳瓊的聰明好學與乖巧孝順,還感嘆女兒年紀不小了,終身大事卻沒個著落,將來的姻緣還不知道在哪里。接著歸夫人又夸起周家的孫兒孫女來,周家的孫女兒她只是一句話帶過,卻著重夸獎起了周家的孫子們,尤其是那幾個年紀與吳瓊相仿的。
歸夫人的暗示其實已經很明白了,連周雪君一個小孩子都聽懂了,鎮國公夫人與幾位少夫人自然也都聽出了她的意思,但誰都沒答話。
承恩侯世子夫人不答應婚事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吳家三人至今還是半個黑戶,在京城連光明正大在人前露面都不行,只能隱居于承恩侯府后宅偏院,過著足不出戶的生活。承恩侯府的嫡長孫將來是要繼承家業爵位的,娶個見不得光的正妻,將來日子怎么過
可吳瓊是吳皇后的親侄女,吳文安公的嫡孫女,她要嫁人,除非嫁的是皇帝或太子,否則不可能不做正妻。
承恩侯世子夫人心疼兒子,承恩侯夫婦也要考慮大局,絕不可能答應婚事的。他們甚至覺得歸夫人不該開這個口。
本來,若吳家人只是單純的幸存者,等日后孫家倒臺,吳家三人不用再擔心會遭到迫害了,能光明正大地出現在公眾面前,繼承祖業,承恩侯府倒也不是不能考慮一下這門婚事。可偏偏歸夫人如今又沾上了謀害六皇子的嫌疑,遭到皇帝的猜忌厭惡。
承恩侯府想盡辦法促成皇帝與周家的和解都來不及,又怎會給自己找這么一個麻煩的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