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翻出家里備用的文房四寶,拿出老師借給他的文集,想要翻看誦讀,卻總是看不進去。
他不明白,明明自己也是從小讀書,給自己開蒙的老師還是宮中飽學多才的女官,學問不比宮外的翰林們差,連謝老師也曾夸過他底子打得好的。可為什么,從小被家人耽誤了學業的金嘉樹,作起文章來,會總有佳句妙想,哪怕底子不如他,也總會將他比下去呢
難不成,真如嬸娘所說,是他天賦不如人他沒有讀書的天份他不配做吳家的子孫
這個念頭一旦出現在他腦海中,他就覺得自己喘不過氣來了,忍不住站起身,在屋里轉了幾圈,又推開窗子,努力呼吸著外頭的新鮮空氣。
剛覺得略好了一點兒,他就看見堂妹吳瓊帶著丫頭從院子外頭走了進來。他連忙迎出了房門“妹妹怎會過來可是嬸娘有吩咐”
吳瓊卻指了指身后丫頭手里的匣子“今兒那邊府里配消暑香丸,我多要了一份給哥哥送來,特地挑了松、竹香氣的,哥哥聞聞喜不喜歡”
吳珂對這些事并不上心,只高興堂妹對自己的關心,接過匣子打開看了幾眼,贊了兩句,便把它放到一邊了。
他一邊叫人上茶,一邊問吳瓊“這兩日嬸娘心情如何沒再沖你發脾氣了吧”
吳瓊搖頭“這兩日還好,昨兒夜里下了一場雨,天氣沒那么燥熱了,她睡得好些,今兒精神也好,不象前些天那么暴躁易怒。唐家老夫人前兒到府里來尋鎮國公夫人說話,聊了好長的時間。母親打聽得她們是在商量什么人的親事,便想多探聽些消息,暫時顧不上罵我。”
只是吳瓊想到母親歸夫人打聽別人的兒女親事,是在為自己的終身大事操心,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吳珂心里知道堂妹的想法,但也沒什么安慰她的法子,只能干巴巴地說“鎮國公夫人一定會為妹妹尋一門穩妥的好親事,妹妹不必憂心。”
吳瓊心道,鎮國公夫人認可的好親事,未必能讓母親稱心如意,只怕將來煩心事還多著呢,她怎么可能不憂心
然而這些事跟堂兄說來也沒意思,吳瓊便拋開這個話題,提起了鎮國公府的新聞“今兒京城來人了,只不知道是誰。我聽說,那不是承恩侯府來的人,倒象是宮里出來的。”
吳珂吃了一驚“宮里出來的來做什么”該不會是皇帝終于要對嬸娘下狠手了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