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金森當年帶著妻兒進京赴考,運氣不好落了榜,又趕上吳家大火,他作為吳家同一條街上的鄰居被孫家遷怒,妻子不幸被害,自己只得帶著家人回鄉避難。
后來他正常續弦再生一子,因為性情過于溫良恭儉讓,而被親族欺凌謀產。他不想傷了和氣,一再忍讓,等到金家二房太過分時,才借口去長安訪友,帶著妻兒離開暫避,也是不想與族人撕破臉的意思。沒想到那二房的人竟然不死心,死乞白賴地跟上了他,非要逼他傾家蕩產幫他們還賭債。他忍無可忍,堅決拒絕了他們,沒想到二房的堂兄弟們竟然懷恨在心,得知孫家派了爪牙欲對金舉人不利,便向孫家的人告訴了他的行蹤,造成金舉人夫妻與小兒子不幸遇難,金嘉樹重傷,被路人所救。
金舉人都家破人亡了,這金家二房的人還不肯罷休,竟然追上去,要謀害金嘉樹的性命,圖謀金舉人的遺產,被長安官府捉住了,連孫家的殺手一并法辦。金家二房唯一存活下來的金梧因此懷恨在心,從長安逃回京城,一心要害死金嘉樹,連帶的還要誣告金嘉樹唯一幸存的靠山姨母許賢妃……
整個故事被重新編了一遍,至于金舉人如何軟弱無能,讓妻子給權貴做乳母,因為害怕孫家如何將寄居家中的姻親柳黛娘充作亡妻送葬,續娶后如何縱容后妻與幼子欺凌嫡長子……所有的這些黑歷史,傳聞中的版本都一字不提。不知內情的人聽說以后,只當他是個溫和清正的讀書人,無辜遭遇了權臣迫害與族親的算計,倒霉地客死異鄉。而他留下來的嫡長子金嘉樹,自然也是個出身清白的讀書種子,年紀輕輕便已考中了秀才功名。他雖是外戚,但許賢妃剛進宮時只是宮人罷了,這外戚的成色便打了折扣,只能算是個出身清白卻中途成了外戚的幸運少年。
當然,從金嘉樹的真實經歷來看,這個外戚身份給他帶來的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就只能見仁見智了。
金嘉樹在信中猜測,這個改編過的身世版本,有很大可能是宮里放出來的,可以說是完全洗白了金舉人。不過金嘉樹本人并不討厭,因為清白無辜而不幸遭難的父親,能讓他在京城讀書圈子里站得更穩,不會輕易有人因為厭惡外戚,而遷怒到他身上。換言之,他是外戚,可別人沒把他當正經外戚,就如同大楚士林如今并不覺得陶岳陶閣老是外戚,認為他跟孫閣老不是一路人一般。
目前為止,沒有人不長眼地質疑這個版本的故事。
金梧已經死了,聽說是在宮中被杖斃的,死得很痛苦。皇帝對他十分厭惡,自然不會讓他死得太痛快了。而他的尸首已經交還給了金二姑夫婦,由金二姑這個與他血緣最近的親人長輩負責處理后事。金二姑哭了一場,讓丈夫買了一具薄棺回來,將侄兒收殮了,簡單辦了點儀式,就雇了車,打算扶靈返鄉了。
金鑫夫婦和金淼的尸骨都還在西北呢,只有金二老太太是由金大姑扶靈回了老家。如今金梧也死了,金二姑出于親情考慮,自然不能讓他客死他鄉。只是除此之外,她也不會為這個侄兒做更多的了。畢竟整件事她從頭到尾看在眼里,只覺得金梧是自己找死,活該有此下場。她還有自己的家人兒女,有自己的好日子要過,才不會為侄兒再費什么心血呢!萬一皇帝哪天遷怒到她身上,豈不冤枉?!
金二姑也曾去找過胡家兄妹,兩人態度冷淡,完全不想提起他們過去與金梧的情份。曾經的情份早在金梧坐視父母賣了他們兄妹時消失殆盡了,更別說如今他們還知道了自己母親死亡的真相。他們沒有遷怒金二姑,已經是看在她人品比父母兄弟都要靠譜,沒那么可惡的份上了,根本不愿意再與金家二房有來往。
金嘉樹搬進了宮外的宅子后,胡家兄妹上門來道了別,留下了一份厚禮,感謝他托人把他們亡母的遺骸送回,讓他們母子得以團圓,然后就迅速離開了京城。
金二姑無法,只得由得他們去了。她也曾來找過金嘉樹,卻不敢提任何要求,更不敢討要什么路費或喪葬銀子。
她只問了一件事:金森夫婦和小兒子的靈柩,什么時候能送回老家去呢?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