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順理解后,思索再道,“那紙張可用四尺宣,過了明礬的熟宣,夾連宣最好,紙張硬脆不洇墨因只是為描紅練字所制,對紙張表現墨筆濃淡干濕的要求不高,便將數十張合訂為一冊,翻開后即可書寫,且不用擔心墨水洇到下一張紙上。”
李三順老頭兒直接將田字、米字格描紅紙,暢想為可裝訂的描紅本
顯金聽得連連點頭
是是是
是這個道理
“咱南直隸學風盛行,每年開蒙啟學的小兒不計其數練字可是大事若能將描紅紙推行開來,這一項便可作為咱們陳記經久不衰的一門長線生意”
顯金頗為雀躍。
南直隸一年多少個讀書人這數字,他們摸不到。可單從青城山院,便可知此數必然巨大,小小涇縣的小小山院尚有三四百人,整個宣州府呢整個淮安府呢整個直隸呢
咱就按照陳家長房那位清瘦鑠然的舉人公為例,他來開蒙,一天教授十六個字,一個字要求寫五十遍,那就是
好大幾百字呢
一張四尺的紙,若寫大字,便只有六七十個字的容納,若布置六百字的作業,那么一天就需要十張描紅紙
那些專心讀書、期盼科舉明志的,需求只會多,不會少
這紙,能賣
被作坊升騰的水汽一蒸,李三順也聽得心熱掌熱。
說干就干
賣紙的前提,是他們做得出來。
四尺的夾連熟宣好說,任務單子打給小曹村,周二狗親自坐鎮,守著做了三天,便用庫房里的生宣,拿羊毛刷,刷二分明礬、三分明膠、五分白芨熬成的水礬三遍后自然風干成了熟宣。
硬脆厚不洇墨的熟宣到手,李三順師傅親去找了一家印刷作坊。
這印刷作坊,原做的買賣,不太見得光那些你儂我儂、卿卿我我的言情話本子便是這兒生出來的。
如今宮中圣人愈發偏向自持守成的儒家之道,對于這些離經叛道、蠱惑人心的“艷書”自然要殺之而后快。
印刷作坊一連四五個月都沒生意做,如今李三順老師傅抱著熟宣找上門來,那掌柜的還沒聽清李三順說了啥,便淚眼婆娑地連連點頭,“做做做,我們除了殺人放火、攔路搶劫、綁架勒索、仙人跳、扎火囤、美人局不做,其余啥都做。”
顯金
看得出來這老板,是真挺難的。
在沒有生意的貧困時光,他估計把世上最賺錢的行當都琢磨了一圈
如今的雕版和活字印刷已經發展得非常先進了,顯金簡明扼要地闡述了理念,再拿出一張用紅墨水按比例勾勒描畫出田字格的四尺宣,要求照章打樣。
老板拿著樣品琢磨片刻,摸出好幾個木頭劑子和刻刀,手上功夫飛起,木頭劑子瞬間變成了凸紋板,再比對著樣品擺出形狀,木頭劑子上抹好紅染料,放了張四尺宣在木頭器械上,將把手往下一摁。
老板把四尺宣取出,遞給顯金檢查,“是不是這個樣子”
哇哦。
華夏古代兒女的智慧,是無窮的。
顯金寥寥數語,只拿出打樣草稿,人家便可以一比一復制
顯金贊嘆的神色成功逗樂印刷作坊老板。
老板驕傲地表示,“你這個,壓根就不是啥難事我們生意最好的時候,一晚上刻了三部話本”
一晚上印三本書,高高產似母豬
老板低聲炫耀,“咱不說多了,涇縣哪家哪戶的小姐夫人床底下不壓一本咱們家印的話本什么穿越人潮相中你美妾的誘惑那書生真俊都是咱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