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北部和中部交界的一郡,但以面積而論,此郡在三郡中排名倒數幾名,但論富足程度卻足可以排進前五之列。
此郡管轄之地多為平原水鄉,物產豐富,也有不少的靈山大川,甚至還常有凡人這些靈山中,見到做僧道裝扮的仙人飛行于天際之間。
故而此郡信佛奉道之風盛行一時,佛院,道觀,遍布全郡各處,無論權貴豪富,還是農夫走卒,無一不對兩者恭敬有加。
太昌府的府城太昌城就是這么一座書院遍布的大城。
此城雖然沒有排名第一的武廣城名氣大,但在湳郡來說,卻是達官貴人,富豪巨商居住的最多的府城。
而位于太昌城外的白露書院,就是湳郡諸多書院中不起眼的一座。
若是說此書院有什么特點的話,就是此書院不是建在某大城之中,而是修建在了湳郡中赫赫有名的玉田山上。
這座玉田山可是太昌府有名的靈山,有十余座大小不一的山峰,雖然談不上什么險峻宏偉,但卻四季如春,奇花遍地。
有幾種珍稀的靈樹靈果更是只有在此山上才能種植成活。故而位列湳郡十三靈山之一。
白露書院就修建在此山幻云峰之上,從半山腰直至峰頂,蓋有大片的樓閣,面積還著實不小,足可以容納千人以上。
但按理說,以此山的這般大名頭,這座默默無名的白露書院完全沒有資格進駐此山的。
畢竟相鄰的幾座山峰上,修建的可都是頗負盛名的名觀大廟,和白露書院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存在。
可是奇怪的是,白露書院千余年前在此修建起來后,這些寺廟道觀卻從沒有人為此找書院什么麻煩。
相反,那些道觀和寺廟中的僧人和道士,對那些偶爾出入書院的書生,無論年紀大小都客客氣氣,這著實曾經讓不少人大感詫異的。
白露書院另一個怪異之處,就是其招收的就讀的書院子弟,年紀身份實在天差地別出身,年紀也從六七歲到二十余歲間,完全不等。
并且每年招收弟子的時間,也都不太固定,有時三四年就招收一批,有時則七八年不見動靜。
但凡是進入此書院的入讀之人,卻極少見有人從書院大門出來過,處處透著一股神秘的色彩。
這一日,幻云峰山腳下,卻有一人緩緩上山而來。
來者正是林墨。
大晉皇族要謀劃昆吾之事,林墨雖然有實力直接插手。
不過較為穩妥的還是跟著劇情走。
畢竟自己還未到人間無敵的程度。
若是哪位化神中期老怪,拿著靈寶給自己一下。
那自己也會沒命。
終于來到了半山腰處的一塊平臺處,眼前豁然一亮。
只見入目之處,翠綠盎然,郁郁蔥蔥,一大片青竹林出現在了眼前,而竹林中,隱約可見紅墻白樓,一片優雅景色。
數條白石幽徑更是直通繡林深處,盡頭處隱約可見一個高約數丈的巨大朱門。
“走吧。正門通常情況下不會開啟的,跟我走偏門即可了。”
一名中年儒生突然出現在了此地,其掃視前方一眾學子。
顯然是這批剛收的徒弟。
林墨見狀,衣袖一揮。
一縷清風拂過,在場眾人皆雙眼一黑。
當再次睜開雙眼時,卻無人發現早已多了個林墨。
對付這區區練氣期的修士,自然輕而易舉。
中年儒生微微皺眉,拍了拍腦袋,只覺腦袋發脹。
但是看著下方新入門的弟子,不由佯裝鎮定,輕哼一聲,隨即朝著不遠處的小路走去。
眾弟子見狀,沒有絲毫猶豫,皆快速跟了上去。
結果七拐八拐后,一行眾人已然出現在了一扇丈許高的漆黑木門前,儒生輕吐了一口氣,上前“砰砰”的輕輕一扣門。
門無聲無息的開了,頓時從里面走出一名白袍儒衫的年輕人。
“嚴前輩,這些就是這批招收的弟子嗎”
白袍青年望向嚴姓儒生,頗為尊敬的行禮。
“嗯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