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起楚深和鏗鏘帶笑的一句“呂卿不會讓朕失望吧。”
事實上,他確實沒有讓楚深和失望。
那日殿上的情形,衛光啟并不在當場。
只是后來隨著呂容風的大名宣揚四海之時,戶部尚書當日的英勇赴死與宣武帝的寬和胸襟,一道傳為了美談。
最初還有朝臣質疑楚深和的這個決定,可是呂容風是天生的為商業而生之人。
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商人之時,便賺到了足可匹敵國家的財富。
當他擁有了戶部官員的身份、有國家在后撐腰之時,簡直像開了掛。
短短十幾年間,大宣登記在冊的戶口便從五百三十萬至七百一十萬,這大半功勞,似乎可以算在他的頭上。
在入戶部的前五年,呂容風勸說楚深和修路造橋,與他國開通商道,建船出海,分階梯式地向官員、百姓收取賦稅。
商人生存環境得到極大提升,在正規的營業環境下,交上與從前相比數倍的賦稅竟都心甘情愿。
只不過是,這筆錢從前不是交給國家,也是交給了官員、交給了賊寇。
僅五年,在朝中各項支出越發龐大、花錢堪稱大手大腳之下,仍將國庫翻了兩番。
而后來,更是傳奇了。
從來沒有人知道,通過經商,竟然還能“打仗”
衛光啟來到現代之后,才知道戶部尚書當年的行為,可以被叫做“貿易戰”。
正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
誰能想到,所有人都萬分不解以為是給別國送錢的行為大有玄機。
五年,呂容風謀劃了五年,斥巨資從陳國購買陶瓷、絲綢服飾,以高于正常價格的三倍,來者不拒,照單全收。
買來的陶瓷、絲綢服飾全被當作了“福利”、年節禮品賜給朝中官員,都是珍貴物件,朝臣也都欣于接納。
于是,雖然不懂呂容風此舉為何,便也沒再質疑,反正他會賺錢。
誰能想到,因為販賣陶瓷、絲綢服飾的巨利,引得陳國百姓競相爭逐從事,人人都去制作瓷器、人人都想織出更多的絲綢衣服去賺錢。
長期以往,竟再無人愿意從事農耕。
畢竟終日埋首田間、辛苦勞作,卻還要看天吃飯可能一年勞動白費。
慢慢的,陳國除了陶瓷與絲綢,其他行業竟幾乎再無人愿意去干。
然后,不過是五年。
沒有糧,沒有器械,沒有生活所需的各樣物件,只有換回家的再無用處的一堆錢幣。
僅五年,都不需要大宣出兵,陳國,就亡國了。
自此,向大宣,俯首稱臣。
兵不血刃,而下一國。
消息傳回大宣,滿朝文武幾乎都被震得懷疑人生。
天下間怎會有于商業錢財一道如此精妙、玩弄于鼓掌之人
在所有人都沒意識到的時候,呂容風精心布局,耐心拋下魚餌,不只是陳國,竟有三個小國因此滅國。
而如周國這般曾經最為強勢的老大哥,后來雖意識到,但也是亡羊補牢,損失慘重。
所有人,都被呂容風的心計與手段折服。
如此,那“戴罪立功”的剩下五分,已是圓滿。
從罪臣之后,官至戶部尚書,甚至進了內閣。
無人不服。
衛光啟自然也是服的,不然他上輩子能那么聽話
他堂堂一個禮部侍郎,也是朝廷二品官員,還聽呂容風的,不想干活也要去充當“吉祥物”
一邊腹誹著,一邊精心泡了四杯茶水,回到會議室。
他看見似乎與楚深和相談甚歡的呂容風,心下滿是警惕。
不管怎么說,他是第一個來到異世之人,事業也跨出了一小步,沒道理在呂容風面前抬不起頭
是吧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